多丝埋弧焊热循环及其对硬度的影响规律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丝埋弧焊作为高强度厚壁输送管制造的核心技术,不仅可以实现高速焊接,同时也可得到性能优良的焊接接头,但是由于焊接热影响区(HAZ)是整个焊缝的薄弱环节,其性能主要取决于热循环参数,因此明确温度场和热循环对研究HAZ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发了一种复合热源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粗晶区和细晶区的热循环曲线。通过逐一添加热源的模拟方法,明确了每个热源对其温度场、热循环特征的作用。以雷卡林薄板温度场为基础,t6/5为评价指标,建立了适合于四丝内焊+五丝外焊的当量线能量,采用该线能量能够利用雷卡林公式获得准确的热循环曲线。通过数值模拟获得焊接热影响区各个分区的热循环曲线,利用热模拟试验获得焊接热循环对其硬度的影响规律。四丝内焊的温度场中,第三个热源对熔深的影响最大,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热源作用的基础上,熔深增加的幅值占总熔深的20%,第四个热源对熔宽的影响最大,熔宽增加的幅值占总熔宽的36%。当第三个热源作用时,出现了首个t8/5值,第四个热源作用时,粗晶区的t8/5为35s。在五丝外焊的温度场中,第四个热源对熔深的影响最大,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热源作用的基础上,熔深增加的幅值占总熔深的14%,第五个热源对熔宽的影响最大,熔宽增加的幅值占总熔宽的21%。当第四个热源作用时,出现首个t8/5值,第五个热源作用时,粗晶区的t8/5为44s,其中的t6/5增加最多。热影响区硬度及强度的实验结果表明,细晶区中存在明显的软化现象。峰值温度为1000℃处于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细晶区,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为674MPa和534MPa,硬度200Hv0.2,屈服强度比母材下降了27%,硬度比母材下降了13%。主要原因是准多边铁素体的数量更多、体积更大,同时在晶界处存在大量细小块状M-A组元。由于M-A尺寸增大,其强化作用减弱,而准多边铁素体数量增加也将使该区的强度降低。当峰值温度为1300℃处于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粗晶区,随着t8/5的增加,硬度降低,主要是因为贝氏体含量降低,铁素体组织增加导致硬度降低。冷却速度V6/5越大,硬度越高,V6/5越小,晶粒的尺寸增大,M-A尺寸增大,其强化作用减弱,从使得硬度降低,V6/5越大,组织内部弥散分布大量的细小的M-A岛,从而提高了硬度。
其他文献
电阻点焊因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各个行业应用广泛,尤以汽车行业应用较多,如:车身底板、车架、车顶、车门及侧围等。但电阻点焊由于焊接时间短、工艺现场影响多等因素,焊接质量保障充满了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干扰性。点焊质量评价中,接头性能主要依靠熔核直径和抗拉强度来评定,而熔核的形成是一个封闭且不可观测的过程。本论文针对熔核直径破坏检测时间迟滞性强,成本较高、效率低,飞溅、未熔合电
“井壁取芯与原位测量”作为满足井壁取芯、岩心测量和流体测量条件的新型地层信息勘测方法逐渐被国内外各大能源服务公司采用并研究。本文旨在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对上述方法的应用设备“地层信息原位测量装置”进行样机设计与建模,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原位测量装置运动特性进行研究并对仿真结果展开深入分析与系统讨论,以了解及改进地层信息原位测量装置整机结构设计上的不足之处,为提高目前国内外地层信息勘测设备的作业效率与地层信
非晶合金以其高强度、高硬度、大弹性应变极限等优异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高度局部化的剪切带的形成和迅速扩展严重限制了其塑性变形能力,难以满足结构件的要求,导致非晶合金在各个领域上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研究表明晶体/非晶双相纳米结构非晶合金能够有效改善非晶合金的塑性,但这却是以牺牲强度为代价的。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既能获得高强度又能获得高塑性非晶合金的有效方法。形状记忆合金由于应
具备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等优异性能的钛及钛合金成为军事行业、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石油化工等各个领域的理想材料。近年来,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钛及钛合金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钛合金已经无法满足,新兴的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为其性能进一步的提高提供了可能,但是研究发现通过不同方法调控石墨烯在钛基复合材料中的分布,对钛合金的机械性能提高有限,因此我们设想通过引入多个增强相来协同强化钛基体,从而获得强塑性匹配的钛基复合材料。本文利用铜粉和氧化石
近年来,银纳米线(AgNWs)在太阳能电池、柔性触摸屏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其存在制备时重复性差、过程繁琐、尺寸不可控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微流控技术具有传质传热快、溶液混合均匀等特点,为高质量AgNWs的制备提供了新技术。本论文采用微流控技术辅助多元醇法可控合成了尺寸可调AgNWs,分别在乙二醇相和丙二醇相系统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A
华庆油田处于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通常利用采出水回注的方式进行增产并保持地层压力。随着油田开采阶段的推进,产出液多而复杂,导致结垢现象突出。油田结垢的状况及其造成的危害一直是此区域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开发进入中后阶段,此问题将进一步加剧,油田采出水结垢严重时,轻则会导致管道拥堵,乃至生产设备故障频频,而严重的则会损害储层,迫使停产。因此本研究选取华庆油田选取结垢明显的场站系统2
锗烯是继石墨烯、硅烯发现以来最重要的二维纳米材料之一。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人们广泛关注。然而,锗烯具有微小带隙的特点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其在纳米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通过有机分子吸附、衬底和外电场等方式可有效调控锗烯的原子结构和电学性质。本文采用范德华力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电场作用下有机分子吸附和衬底对外电场下锗烯原子结构和电学性质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电子器件的小型化、高度集成化和高能量,因此对于传统的热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散热良好的导热高分子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鳞片石墨不仅具有较好的热导率,满足于制备导热高分子的复合材料的要求,而且鳞片石墨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目前制备尼龙66和鳞片石墨导热复合材料的方法多为双螺杆挤出双螺杆挤出,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导热率多为10 W·m-1·K-1,与鳞片石墨的导热性能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
弯管管内气液两相流动在化工、石油、动力等许多工业过程中广泛存在。由于两相界面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随之产生了复杂的流动形态。这种流型的变化显著地影响其操作特征,从而影响工业生产。因此,对于典型角度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形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气液两相流在不同弯管角度、不同含气量下的流动规律特性,重点研究了两相流在弯管内的受到不同影响条件下的压力分布变化、流速变化以及密度分布变化特征
对靖边气田X井区马五1+2段气藏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首先对小层进行精细划分对比;利用岩心、测井和录井及试气等资料,确定X井区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相带分布。并通过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进行了储层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建立气、水层识别标准,从而分析气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构造特征:X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构造简单的伊陕斜坡中部的向西倾斜的平缓单斜,局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