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片式换热器管内流量分配特性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f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片式换热器作为诸多动力系统及工业工艺设备的核心,因其独特的优点和实用性,在许多领域都被广泛的使用。随着管片式换热器的大量使用,其性能问题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管片式换热器流量分配直接关系到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效率、安全、可靠及经济性。本文对比传统的流量分配结构,设计双流道流量分配模型,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特性和影响流动特性的因素。所研究的换热器是双流道管片式结构的换热器,在同一换热器水盖结构尺寸和入口条件下,分别测得两流道(高温通道和低温通道)的流量分配,分析实验数据,改变换热器孔板出水孔的直径和孔数,分别讨论支管直径和孔数对流量分配的影响。在换热器水盖孔板出水孔直径和孔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换热器入口的流量,来分析入口流量对流量分配的影响。将实验数据整理,对比,分析可得以下结果:(1)流量较小时,沿着换热器水盖内部流体平均流动的方向上,管内流体流量不断减小。流量较大时,在换热器水盖的水盖内部流体平均流动方向末端存在回流现象,导致换热器水盖末端的管子流量回升。相同结构下,随着入口流量的增加,最大流量偏差系数增高,说明流量分配均匀性变差,换热器入口压力不断增加。(2)分析未改变结构时换热器流量分配的实验数及改变换热器水盖孔板的出水孔直径的数据发现:改变直径后的实验最大流量偏差系数比未变径之前的系数要低,所以变径后的换热器流量分配更均匀,说明孔板出水孔直径是换热器流量分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3)保持孔径不变,增加换热器水盖孔板出水孔的数量,对比其实验数据发现,变孔数后的最大流量偏差系数进一步减小,说明换热器孔板出水孔的数量也是换热器流量分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同一入口流量条件下,换热器入口压力比未变孔数和直径前要大。(4)通过数值研究的方法对换热器内部的流动特性进行模拟发现:对于分流集箱,流体在沿着集箱轴线流动方向上,流体流速不断降低,静压不断升高,对于汇流集箱,流体在沿着集箱轴线流动方向上,流体流速不断上升,静压不断减小。
其他文献
“感知中国”概念的提出,给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可是,传统WSNs节点初始配置的能量十分有限。尽管人们采用了低功耗技术和节能路由协议等措
目的探讨骨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行骨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9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41例
当前闽东发展海洋经济所面临的总体形势是: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而言是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强于挑战.因而,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改变劣势、规避
<正>2006年7月-8月对北部湾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 514±380 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580±449μg(dwt)/10cm~2。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在丰度中处
流行于国内外学界的"劳动资料说"是对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的知识论误读,造成了对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真实意蕴的遮蔽。事实上,马克思立足文化哲学的视阈,回答了技术本质的问题。在他
本文通过对中国教会大学1901-1936年科学教育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教会大学在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理念影响下的科学至上的办学思想,并将其科学教育的发展阶段分为单科课
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对生物类本科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于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
介绍了柱式桥台前坡挡墙化改造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台后土体劈裂注浆加固、台前土体分段分层开挖、锚拉式挡土墙逆作法的施工流程,指出桥台前坡挡墙化改造能够
探究性学习既是现代科学教育变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本文通过对探究性学习由古到今、由国外到国内的词源进行索引,希望能为中学生物学教师在对探究性学
<正> 广西特产药材罗汉果到本世纪的60年代后,才有人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是研究文献的综述。 1 罗汉果在分类学上的地位罗汉果在1980年前被划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Momor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