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微信以其庞大的用户数量,占据了新媒体的霸主地位。从通讯、社交工具到新的支付方式、内容发布平台,可以说,微信已经严密地榫入我们的生活,其中也包括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文学。媒介的发展,必定伴随着文学存在方式的变化,那么,微信时代下的文学将以何种形态、何种方式呈现和存在呢?本文以微信文学的存在方式为研究对象,从微信文学的静态存在方式(文学文本)和动态存在方式(文学活动)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文学存在方式的静态表现即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可以从微信文学文本的语言、层次和结构特征等方面来考察,而文学的动态存在方式我们则可以从微信文学生产、传播、接受、反馈的过程和效果来考察。希望通过考察微信文学的整体面貌、结构和状态,可以把握微信文学的存在方式,进而对微信文学的未来及未来文学的存在方式做出展望。具体研究沿着下面的思路进行:绪论部分讨论了本文选题的缘由,对微信文学进行了整体概论,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情况和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希利斯·米勒的文学终结论切入,通过研究微信文学的存在方式,论证文学并没有终结,而是以新的存在方式呈现的观点。对“微信文学”这一概念的合法性作出界定,并概括其内涵和主要类型、分析其发展现况及发展趋势。第一章“文学的存在方式与微信文学”。本章通过分析媒介与文学存在方式的关系及文学存在方式中的媒介因素,梳理出不同媒介下文学的不同存在方式及变化规律,借此分析微信媒介下文学的存在方式。微信作为撬动文学新生的技术杠杆和新兴媒介,不断地拆解着文学固有范式,文学的主体已经弥散至多领域的社会文化中。伴随着文学性的蔓延,文学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存在方式。本章试图通过探讨媒介与文学存在方式的关系及其对文学存在方式的影响,分析出微信媒介下的文学存在方式相较于传统文学存在方式的变革。第二章“微信文学的静态存在方式”。文学的静态存在方式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本章近距离地观察和分析微信文学的文本层次和结构特征,从微信文学的文本呈现形态、文本语言结构、外部结构特征这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微信文学以微信公众号为创作、发布的阵地,朋友圈、微信群等为传播路径,呈现出朋友圈的文学叙事、微信群聊的文学集体创作、公众号的文学图景的存在形式。微信文学语图互文的书写机制,以及多模态话语符号表达,消解了文字语言的指涉性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标题党”和短句式形态适应了微信文学传播策略,全媒体的形态提高了文本的审美体验和阅读的交互性,这些都让微信文学文本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学形态。第三章“微信文学的动态存在方式”。文学的动态存在方式研究的对象是包含作者、读者和世界诸因素在内的文学活动。本章从微信文学的作家生产、平台设计、读者互动等几个层面分析微信文学生产、传播、接受和审美活动的动态存在方式。微信文学创作门槛消失和作者身份的隐匿,带来的是大众书写的狂欢、平民作家涌现和传统作家纷纷转型。微信私密闭环的交流环境和社交强链接的媒介特性,让文学的创作更加自由、文学传播更加精准,在多级裂变传播下,微信文学很容易诞生爆款文章。微信催生出平民神话的同时,商业利益驱动下的运营商开始刻意迎合。微信文学在这个有机的生产机制中生存发展,使得作为整体性存在的微信文学成为真正具有当代价值的研究对象。第四章“微信文学存在方式的价值分析”。微信文学存在方式的价值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微信文学为现代文学开辟了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写作的自由化、大众化以及阅读的便利性,也让文学写作的域场逐渐扩大。但与此同时,商业利益驱动下,一些刻意制造焦虑、煽动情感的三流文学以及广告性质的营销软文,让文学失去艺术的内核。自由市场下的文学呈现出“泛娱乐化”、“同质化”现象,语言和内容的深度削平,读者审美水平也发生了两极分化。总之,在研究微信文学存在方式之时,既要整体性的把握其发展状态、整体面貌和结构特征,也要一分为二地区分其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