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节能设计与能耗评价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rmation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能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显突出。常规能源的过度消费和低效率利用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建筑领域,如何节约能源和提高人居环境的舒适性成为目前建筑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尽管政府在2001年颁布了针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由于夏热冬冷地区原有的建筑节能基础较为薄弱,加上该地区复杂的气候特点和飞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该地区的建筑节能形势仍非常严峻。 本论文着眼于夏热冬冷地区面广量大的住宅建筑能耗与居住舒适性问题,重点从居住区热微环境和建筑单体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住宅节能与热舒适的诸多因素。居住区热微环境方面,主要分析了下垫面(包括建筑表面)、建筑密度等因素对热微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主要的改善途径;建筑单体方面,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探讨了围护结构诸因子对建筑节能和室内热舒适的影响,提出以热损失系数作为建筑保温性能评价指标和直接用围护结构总衰减倍数替代目前广为采用的“内表面最高温度限值”作为围护结构隔热性能评价指标的观点。对围护结构动态传热过程进行深入理论分析,提出了简化的能耗分析方法,并依此开发了建筑能耗分析软件。在对主要建筑技术措施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方法。最后,探讨了夏热冬冷地区低能耗住宅的能耗要求以及技术实现手段,并对该地区零能耗住宅的发展提出展望。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1)详细整理了夏热冬冷地区不同来源的气象数据,并比较了这些数据之间的差异; (2)对建筑围护结构动态传热过程深入分析,提出简化的建筑能耗分析方法,并依此开发出以建筑设计人员为使用对象的建筑能耗分析软件; (3)提出以围护结构热损失系数来描述围护结构各部位传热系数、建筑物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以及通风换气等对整幢建筑采暖能耗以及室外采暖临界温度的综合影响。 (4)提出直接用“围护结构总衰减倍数”作为评价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的指标,以取代目前广为采用的“内表面最高温度限值”指标; (5)总结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住宅节能设计方法和对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重点措施; (6)探讨了夏热冬冷地区低能耗住宅的能耗要求以及技术实现手段。
其他文献
窗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窗的形式决定着建筑的表情。窗的界面化设计是当代建筑设计中新兴的潮流之一,在技术、审美、观念等各种背景条件下,它作为一种设计
三峡工程建设涉及淹没和迁建城市2座,县城11座,迁建任务繁重,周期紧迫。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内,库区在经济底子薄、地理条件差、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的情况下完成了新城市(镇)的迁建
我国正处于建国以来城市化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理论及体制的不完善,我们的空间环境和自然资源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与破坏
论文以中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村镇和历史文化名城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为研究范畴,通过分析该类遗产在保护条件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出现的现象,提出了当前较
学位
该文对泉州传统民居的研究,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关注泉州多元文化的特质对泉州传统民居的影响;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关注影响泉州多元文化形成的各种社会因素.该文对泉州民居的
做为住宅工程建设的重头,中小套型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小套型,并以上海为例论述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的中小套型的设计可持续性问题。 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旧城更新快速发展,大规模的旧城更新在短时间内大大改善了旧城的物质环境,在城市内部实现了空间质量一定的拓展。但是,大规模的旧城更新,不仅对城市的历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所发现并加以发展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深刻地揭示和鲜明地表现出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一切联系,从表面的联系直到最深刻的联系。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电影独有的专利
蒙元文化博物馆是笔者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实习期间在导师张祺先生指导下参加的一个工程,也是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的典型实例。本文通过对蒙元文化博物馆的研究、设计、认知与
住宅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居住是城市的第一个活动。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一直是建筑师最为关注的问题。自1999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北京宪章”公布以来,生态居住区研究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