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放养大骨鸡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山地放养鸡肉产品需求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以山地放养的方式来从事肉鸡生产,然而,这种放养方式对山地环境有何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弄清放养鸡对山地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地资源进行肉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放养鸡对放牧地植被及土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1500只4周龄大骨鸡,从5月份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山地放养,测定了不同月份山地(未放牧地以及分别距离栖架10 m、20 m、40 m、70 m和100 m)植被的鲜重、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植被的粗纤维、粗蛋白、土壤中全氮和全磷的含量,以及放牧1年后植被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土壤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距离栖架的距离为10 m、20 m、40 m、70 m和100 m时,每只鸡所占的面积分别为6.06 m~2、6.14 m~2、9.74 m~2、24.42 m~2和43.06 m~2。与9月份相比,5月份和7月份时植被更易受到放牧的影响。5月份,10m处即每只鸡所占的面积为6.06m~2时,植被的鲜重和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10m与20m处即每只鸡所占的面积小于6.14m~2时,植被的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7月份10m、20m处即每只鸡所占的面积小于6.14m~2时,鸡只的鲜重和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9月份,各组间鲜重差异不显著,40 m处植被的生物量显著高于10 m、20 m,100 m处以及对照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10 m处。鸡只密度高的地方,植被的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当每只鸡所占的面积小于24.42 m~2时,大骨鸡对植被的粗蛋白和纤维影响显著,当每只鸡所占的面积大于24.42 m~2时,大骨鸡对植被的粗蛋白和纤维影响显著不显著。土壤中全氮与全磷的含量随着与栖架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土壤中全氮的含量从5月份逐渐升高,9月份达到最大,然后降低,其中9月份10m处全氮含量达到最大值6.077 g/kg,土壤中全磷的含量在7月份到达最大值,而后又逐渐下降,7月份10 m处全磷含量达到最大值0.961 g/kg。在70m和100m处,即每只鸡所占的面积为24.42 m~2土壤的全氮、全磷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放牧1年后,植被的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去年相比,10 m处的植被多样性指数与同期相比显著增加(P<0.05),其他距离处也有增加但都不显著(P>0.05),100 m处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0 m与20m处的植被生物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其他距离处也有增加,但是差异不显著,2010年40 m、70 m、100 m和对照组间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放牧1年后,土壤中全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0 m与70 m处全氮含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显著(P<0.05),100 m处即单位鸡只所占的面积为43.21 m~2时,土壤中TN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土壤全磷的含量与去年同期均有下降,但是与去年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山地放养鸡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在适当的放养密度下,放牧不但不会破坏环境而且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当放养密度过大,则会破坏生态平衡;放牧停止1年后,植被与土壤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不能完全恢复。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由宫外孕导致大出血作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宫外孕大出血手术患者116例,随机将116为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8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包括心理治疗、健康教育、术前处置、饮食指导、作息建议、出血的观察。结果:整体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疗效更好,治疗期间及出院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19世纪美国著名文学家和自然保护主义思想家,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对自然极具诗意的描写,使其成为美国散文中的经典,于
为研究用杂粕代替部分豆粕并添加酵母发酵产品Bg-Max对早期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180头初始体重为(32&#177;4.3)kg的杜长大杂种猪,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
有记录显示,自2013年以来,美国艾奥瓦州的农民已提交近700份施工申请,要求新建或扩建养猪场,这一数字较五年前增加六倍。明尼苏达州、密苏里州、伊利诺伊州和其他一些州也出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