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台剧剧本《沐猴记》是作者站在一块广告牌前的妄想,试图用喜剧的形式勾勒一种虚构的现代皇宫的生活。故事起因是作为景区的皇宫,经常会有巡行仪式上演。景区招募演员来扮演皇帝,以及皇宫内的各种角色,由于不满足于售票展演,开始通过电视机和网络,把宫内的生活直播给民众看。为此,景区选出了一名皇帝,而人们在高度娱乐化的现代生活中,也承认了这个身份游戏。皇宫内,从业十多年的皇帝对扮演之事上了瘾,即使老了,快要退休了也要死守皇位。有一天,人们发现,这个扮演皇帝的老演员患了疯病,以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皇帝了。而扮演太子的演员,必须说服皇帝让他接班,才能担任皇帝的角色。这时,太子就像一个易卜生式的闯入者,他决定揭穿这个骗局。剧本具体情节围绕太子的“弑父仪式”展开,一共分为《坐宫》《获麟》《闺怨》《劝学》四幕,地点对应皇帝的寝室、客厅、花园、厕所。但情节走向与悲剧相悖,太子的行动注定是失败的,太子的角色注定是反易卜生的。而在这个充满戏仿和玩笑的戏剧文本中,对皇帝构成威胁的,其实是一只越来越像人的猴子,同时,与此相称的是,为了适应皇宫内的生活,这里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像猴子了。创作阐释主要从命名、角色、叙事、风格四个角度,重新审视了《沐猴记》剧本。在写作剧本的过程中,由于皮兰德娄的剧作《亨利四世》给作者造成了影响的焦虑,因此,作者把剧本《沐猴记》视为摆脱前辈剧作家阴影的尝试,也是关于喜剧文体的一次冒险。作者先求诸古典,为剧本及各部分赋予了名字,之后重点阐述了剧本中角色之间的镜像游戏,以及走向传统悲剧反面的叙事结构,最终借助对两个童话原型的分析,为文本的喜剧形式和抽象风格立法,让剧本从前辈剧作家的阴影中自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