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学体质类型和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探讨不同中医体质学类型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差异,以及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为中医体质学类型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结合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在我院自愿参与研究的752例门诊患者和社区居民,包括60岁及以上的男性和50岁及以上的女性,由专人询问既往病史,并记录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然后检测其骨密度和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N端骨钙素中段分子、甲状旁腺激素和25羟基维生素D),并收集他们的中医体质类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非骨质疏松症组;根据中医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组和非平和质组、气虚质组和非气虚质组、阳虚质组和非阳虚质组、阴虚质组和非阴虚质组、痰湿质组和非痰湿质组、湿热质组和非湿热质组、血瘀质组和非血瘀质组、气郁质组和非气郁质组、特禀质组和非特禀质组。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软件,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数据的构成比采用χ2检验或似然比检验,连续性变量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选择斯皮尔曼相关计算相关性,二分类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中老年人群的患病率为35.0%,其中,60岁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40.1%,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为33.5%,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骨质疏松症组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的骨代谢指标存在差异,男性患者的P INP、β-CTX与N-MID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女性患者的P INP、β-CTX、N-MID、PTH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25羟维生素D水平则低于非骨质疏松组。排名前四位的体质类型依次为平和质(24.9%)、阳虚质(18.5%)、阴虚质(13.7%)和血瘀质(10.0%),骨质疏松症组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的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男性的β-CTX和N-MID及女性的PINP、N-MID和25羟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体质的分布中具有差异性。骨质疏松症组的男性β-CTX在血瘀质组及湿热质组中均高于其对照组,N-MID在平和质组中高于其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组的女性的PINP在平和质组、阳虚质组和湿热质组中均高于其对照组,N-MID在阳虚质组和湿热质组中高于其对照组,在平和质组中低于其对照组,β-CTX在平和质和湿热质中均高于其对照组,在阳虚质组和血瘀质组中均低于其对照组,PTH在阳虚质组中高于其对照组,25羟维生素D在痰湿质组中低于其对照组。男性的BMI与平和质呈正相关,而与痰湿质和湿热质呈负相关;PINP与湿热质呈负相关,β-CTX与血瘀质呈负相关;女性的BMI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呈负相关,与痰湿质呈正相关;25羟维生素D和β-CTX与阴虚质呈正相关。男性的骨质疏松症与N-MID含量呈正相关,与湿热质呈负相关。女性的骨质疏松症与PTH、N-MID、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呈正相关。男性的25羟维生素D、P I NP与BMI 呈正相关(P<0.001),P I NP、N-MID 与 β-CTX 两两正相关(P<0.001),25 羟维生素 D、N-MID、P INP 与 BMD 呈负相关(P<0.001);女性的 PTH、β-CTX、N-MID、P I NP与BMD呈负相关(P<0.001);PINP、β-CTX、25羟维生素D与BMI呈正相关(P<0.05);N-MID、P I NP 与 β-CTX 两两正相关(P<0.001)。结论:深圳市中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不存在明显差异。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转换速率较高。男性的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基本呈正相关。中老年人群中,男性体质以虚性体质和湿热质类型占比较多,女性体质以虚性体质和血瘀质占比较多。骨质疏松症人群中以阳虚质和血瘀质类型多见。中老年男性湿热质的骨转换速率低,阴虚质女性的骨转换速率较高。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平和质与湿热质的女性患者的骨吸收速率与骨形成速率均较高。BMI对中老年人群的体质类型有影响,湿热质男性不易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气虚质、阳虚质和血瘀质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N-MID含量是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骨质疏松症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