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贸易一体化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ingyunzhixingki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区域贸易集团为代表的区域主义(Regionalism)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主义(Multilateralism)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作为三大区域经济(欧洲、北美及东亚)之一,东亚的区域主义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东亚贸易的一体化特征使传统的贸易自由化理论和以欧盟为代表的“同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组织模式的模型在解释东亚贸易实践时遇到了困惑:即一方面,东亚区域内贸易比重迅速增加,而各经济体之间关税的降低以及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尽管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但这并没有阻碍东亚内部贸易迅速扩张的趋势。东亚是中国的贸易利益所在。2004-2007年,中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贸易额分别为5548.36亿美元、6546.87亿美元、7765.17亿美元、9201.56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当年对外贸易总值的48.04%、46.03%、44.10%、42.34%。其中,对日本、韩国以及东盟等三个经济体贸易额分别占中国对整个亚洲(不含中国香港及台湾省)贸易总额的91.84%、90.58%、89.17%、87.22%。研究同时发现,中国对欧、美等国家连续多年保持贸易顺差,但对东亚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却一直保持贸易逆差,这种贸易格局,说明了中国同东亚其他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以及导致这种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分工的定位是不同的,而这种专业化分工正是东亚贸易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其逻辑关系是:贸易格局?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专业化分工?贸易一体化。欧洲的区域一体化实践为世界上其他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了理论和组织模式的借鉴,但不同经济体参与区域一体化的动机和目的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成员结构区域一体化的特点、形成条件、形成机制以及最终目标等进行具体分析。东亚差异巨大的成员结构意味着其贸易一体化将有着独特的路径。因此,利用本文提出的贸易一体化条件下“异质”结构成员间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框架对东亚贸易一体化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探索价值,同时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整篇论文包括绪论、正文七章(第一章至第七章)以及研究结论三个大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思路、对研究对象的界定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主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给出了简要评价。指出欧盟的一体化实践为其他区域一体化提供了理论和组织模式的借鉴,但这一框架在解释东亚这一“异质”成员结构的区域一体化实践时遇到了困惑,说明传统的区域一体化理论仍存在补充和完善的空间。第二章主要从区域一体化与专业化分工两个视角,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以及专业化分工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同时,东亚贸易一体化体现为一个从市场驱动的区域化到制度协调的区域主义的演进过程,因此,本章对区域化和区域主义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梳理。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之一,同时也是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现有理论进行了评价,指出传统贸易自由化(freedom for trade)理论无法合理解释东亚贸易扩张的现实,同时经典的以欧盟为模型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模式的框架也无法诠释东亚的贸易一体化实践,从而说明以欧盟为模型的经典的“同质”成员结构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模式的框架在解释“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的实践时仍需补充和完善。其次,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论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推进区域一体化的理由和途径。再次,对贸易一体化的理论前提,包括经济全球化、投资、交易成本、制度创新等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贸易一体化条件下“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组织模式的架构。和欧盟这个“同质”结构成员间进行的区域一体化路径(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一体化)有所不同,对“异质”结构成员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表现为贸易一体化。东亚的一体化路径要经历如下的发展阶段:贸易一体化(包括次区域优惠贸易安排、基于分工的浅层次贸易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以货币安排为代表的经济联盟和共同体安排等几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本文认为,“异质”结构成员间进行区域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并非是“同质”结构成员间的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而是一种共同体制度安排,这是“异质”结构成员间进行区域一体化的最终归宿。第四章是对第三章提出的贸易一体化模型的经验检验。以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以及东盟(ASEAN)等几个不同的一体化组织形式来检验贸易一体化模型的适用性。第五章论述了东亚推进贸易一体化的可行性与困难。其中,可行性方面从东亚贸易发展的历史及现实基础、各经济体之间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等加以论述。并重点针对贸易一体化的几个度量指标对东亚贸易一体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困难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是“意大利面碗”效应和“轮轴”效应这两个来自一体化的“悖论”;第二是来自内部成员结构“异质”的挑战,东亚“异质”成员结构的现实意味着需要更多制度性安排才能达到区域合作的最终目标;第三是外部因素,特别是来自美国的挑战。美国在东亚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忽视了美国的存在和利益都将会使东亚贸易一体化最终陷入困境。第六章是在第三章作者所建立的贸易一体化条件下的“异质”结构成员间区域一体化组织模式框架的基础上,论述了东亚贸易一体化的路径安排,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内容。首先,论述了东亚贸易一体化的两个重要支撑因素:专业化分工和制度协调。指出,专业化分工是贸易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是贸易一体化的实现途径,是手段;制度协调是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制度保障。专业化分工和制度协调的不断演进,就显现出贸易一体化从区域化到区域主义路径的不断演进。其次,东亚贸易一体化的梯次路径安排:从区域化到区域主义。贸易一体化从初级的次区域优惠贸易安排,中级的浅层次贸易一体化,高级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直到实现最终目标——东亚关税同盟,这是一个由区域化到区域主义的梯次路径演进过程。再次,贸易一体化体现着东亚经济体不同的价值取向。东亚各经济体之间迥异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贸易一体化仅仅依靠功能性合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加强制度性协调才能巩固和扩大一体化成果。最后,对东亚贸易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探讨。中国是东亚最大的贸易经济体,东亚是中国的贸易利益所在,中国理应在东亚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的论述同时分析了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差额的形成机理以及平衡国际收支的若干对策。第七章利用引力模型(Gravitation Model)和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对东亚业已存在的次区域优惠贸易安排进行了引力模型的检验,并对其他的一体化安排,如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等形式进行了福利模拟。结果显示:在东亚,尽管缺乏正式的区域贸易协定(RTA),但呈现出一种集团成员间的贸易一体化不断增强的趋势。论文第三大部分是研究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患有肺大疱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25例/组。常规组患者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赢得市场竞争胜利的法宝。作为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牌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面对竞争对手空客公司的挑战,是如何在民机理念、市场开发、设计制造、供应
企业IT外包在过去十年中迅速发展,但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但仍然存在风险分析不够深入清晰、风险评价不够科学合理以及风险控制策略不够完备有效等问题
<正>1万应散大黄60克、槟榔30克、苦楝皮30克、皂角30克、黑丑30克、雷丸20克、沉香10克、木香15克。方中雷丸、苦楝皮杀虫为主药;大黄、槟榔、黑丑、皂角攻积泻下,又可杀虫,
军用装备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武器装备先进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面贴装技术(SMT)是电子电路行业的主流技术。柔性制造系统(FMS)和制造执行系统(MES)是企业综合信息化
雷达遥感可以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对地探测,其主动探测方式对作物长势全天候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3-2014年陕西杨凌区地面同步测量的43组冬小麦生物量、8组裸土土
在近些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公共的财政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的各界人士越来越关注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情况,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管理体系,以确
综合光纤中受激布里渊散射非线性增益与掺铒光纤的线性增益,是一种能产生较大数量激光波长的有效途径,其重要应用在光谱光学、光传感、微波光子信号处理,以及高容量波分复用
电脑横机是纺织工业中的主要设备,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的技术进步关系到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及国情现状,我国的电脑横机技术相比国外
矮化密植具有优质高效、结果早等优点,已成当今苹果生产的必然趋势。本试验以SH1和Y-1为中间砧,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为基砧的’长富2号’(Malus domesticaBorkh.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