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板连式微型桩群是一种以束筋为骨架,周围灌注水泥砂浆防护,并在顶部以钢筋混凝土板进行连接的新型抗滑结构。这种微型桩具有桩径较小、长径比大、抗弯刚度小等特点,由于施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连式微型桩群是一种以束筋为骨架,周围灌注水泥砂浆防护,并在顶部以钢筋混凝土板进行连接的新型抗滑结构。这种微型桩具有桩径较小、长径比大、抗弯刚度小等特点,由于施工快捷等优势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其计算分析理论还不完善。本文依托云南大理至瑞丽铁路路基边坡工程,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板连式微型桩群加固土质边坡机理与计算方法开展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分析了微型单桩加固土体的作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板连式微型桩群加固边坡的作用机理,明确了主要因素对微型单桩与桩群破坏性状的影响特征。(2)基于土拱效应推导了在考虑边坡不稳定滑面倾斜的情况下,微型桩群之间的最大间距及群内最大桩间距。对于桩群间距,假设相邻土拱交汇处的受压区为梯形,提出了以土拱受压区和跨中拱顶的强度条件作为判定依据的分析方法;对于群内桩间距,提出宜通过土体的绕流条件进行分析。(3)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得到在一定范围内,桩-土结构的水平极限承载力随着群内桩间距的增大而得到提高。桩顶竖向压力荷载可以提高微型桩群的水平承载力极限值;并且随着该荷载的增大,水平承载力的增量也增大。(4)基于板连式微型桩群的桩顶协调变形,提出了一种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单元微型桩群的计算方法。将结构以滑动面为界划分为受荷段和锚固段,假设受荷段的桩后推力和桩前土体抗力分布形式为抛物线型,锚固段的计算采用双参数形式的m法,分别得到其幂级数解法的初参数方程,根据每根桩体在滑面处的连续条件和各排桩在桩顶处的位移协调条件求得各桩的内力和位移。(5)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者结果较为一致,并指出微型桩在桩顶竖向压力荷载作用下产生的附加弯矩效应较明显。本文在板连式微型桩群加固土坡的计算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网络的远程监控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通过对系统硬件体系和关键技
施密特平行轴联轴器是一种结构形式独特、传动性能良好的联轴器。为了使得国内能够更好的设计选用,本文对其进行了机构分类、动态静力学及效率分析、制造方法及参数选择研究和仿真分析等研究工作,为该类联轴器的自主设计及选用提供了完善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分析机构的组成演化机理,对机构进行了更准确的分类,给出了机构虚约束数目、自由度和运动副数与相数之间的关系公式,进而对机构进行了相应的运动分析,为后续的力学分析奠
本文在详细总结和分析相关学科和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内容并设计了有效的技术路线。论文从侏罗系煤层的成因及赋存规律入手,分析了准噶尔陆相聚煤盆地的形成演化及
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刚度阻尼可调范围小,振动抑制能力差,用能够提供可控阻尼的磁流变阻尼器支承,可改善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抑制能力。本论文主要对支承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径向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设计研究。论文首先对磁流变阻尼器用于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有效性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从转子振动模型出发,得出磁流变阻尼器能够抑制磁悬浮轴承转子振动;由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推导了阻尼计算公式;对实验用磁悬浮轴承转
随着我国电力供应需求日益增长,电力架线的施工任务也日益繁重,提高架线施工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施工成本势在必行。而引导线展放作为架线作业的关键环节,对架线过程的效率以及成本有重大影响,而现有架线施工过程中展放引导线的方式,存在施工组织困难、费工费时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等问题。因此,电力施工中的引导线展放迫切需要实现自动化,以提高电力施工效率,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本文针对引导线展放的需求与实际工作环境,
研究以黑方台台塬斜坡为对象,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地质演化过程以及数值计算分析,开展黑方台台塬斜坡变形破坏的发育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斜坡演化特征等研究。研究主要结论
渤海湾盆地位于华北地台东部,包括华北平原北部、下辽河平原和渤海海域,是一个叠置在华北地台古生界盖层之上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被第四系大面积覆盖。盆地内下古生界发育厚达20
以往的步态研究主要集中在下肢部分,对上肢摆动的关注很少。上肢在步态研究中没有受到重视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上肢摆动存在错误的认识:步态运动靠下肢支撑躯体并且提供推动力,
山东省乳山市西涝口金矿区、莱西市北泊金矿区是我部重点矿区,金矿样品品位大多小于5×10-6,金的粒度为中、细粒金,按照规范要求采取中、细粒级金矿样品加工流程,西涝口金矿区样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目前重要的能源产地之一,其能源类型丰富,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煤炭等重要能源。对于盆地内的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其不仅仅是我国大陆上三叠系地层最早获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