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曹评中的创作论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ki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在明代后期和清代前期形成了第一个繁荣发展的高峰,出现了杨慎、曹学佺、黄叔琳、纪昀等知名学者。《文心雕龙》曹评虽多为零散的、感悟式的,却谈及了文学创作中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从创作论的角度对曹评本加以梳理、综合,可看出曹氏领悟到刘勰文心之精髓部分,提出了相对完整的创作主张,值得我们借鉴、参考。而且在《文心雕龙》评点史上,他上承杨慎,下启清代纪昀、近代黄侃,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 全文共分三部分:引论、本论、余论。 引论介绍《文心雕龙》的研究情况,着重叙述曹学佺评点本的情况。 本论包括主真重情的自然说,贯文总术的风论两部分内容。 主真重情的自然说。在论述中国古代文论“自然”观的发展基础上,主要从“情真”、“辞达”、“法而无法”、“本色”四个方面阐释曹评“自然”的理论观点。并结合文本的阅读、比较,评析其价值和意义。 贯文总术的风论。论述曹评以“风”贯穿文学创作全过程的理论观点,着重阐述评点者在“风与通变”、“风与时序”、“风与气、势”三个主要理论问题上的见解。并总结“风”论的特点和不足。 余论概论曹评本有价值的内容,主要辨析“风骨”之争,以及研究《文心雕龙》创作论应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指示是人类语言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人类在进行交际时都会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进行指示,使话语活动与一定的人物、事件、时间的空间等发生直接联系,以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
采用压弯法对U型截面型钢进行逐步冷弯成形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设计了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回弹量的影响,并通过
通过轧辊引入电脉冲,研究了不同的脉冲电流对铸轧Al-Mg合金组织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施加不同脉冲电流后铸轧出的薄带显微组织变化显著,合适的电脉冲强度处理使晶粒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