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问题研究——以滨海新区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契机,不断强化、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事业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体育服务既是国家文化体育建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为公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公共服务”成为政府建设的中心议题。从最初对“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定位,到具体探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再到提出“服务型政府”这一新的政府发展目标。政府作为现代社会运作的中坚性力量,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在体育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构建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任务是整合社会公共体育资源,向公民提供基本的体育公共服务及体育公共产品,以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的实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两大基本任务。  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体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促进滨海新区科学发展、提升滨海新区综合实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滨海新区体育事业发展与滨海新区定位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应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构全新的公共服务型体育行政管理体系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体育强国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标志着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心开始逐步转移到大众健身项目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全面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在客观上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框架,对于进一步全面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挥基础性的保障作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将为中国“体育强国”战略提供“双轮驱动”。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将是检验中国体育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  本论文的核心贡献在于,明确划分政府、市场和社会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不同职责,由此分层次提供不同发展战略。  本论文主要基于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学科视角,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宏观政策背景出发,对公共体育资源供给情况进行整合研究,同时对滨海新区体育公共供给情况进行描述和实证研究。特别是将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深圳特区的体育发展模式进行描述和比较,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规律的总结归纳,研究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将会对我国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和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优先购买权制度是民法上的传统制度,由来已久。在我国现行法律中,虽然没有体系化的优先购买权制度理论,但其相关规定仍散见于各处,作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生活。然而由
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人本管理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必然。马克思人本管理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学基本原理应用于管理领域而形成的一种理论。用马克思人本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一次性能源日益枯竭,这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和日趋枯竭的能源是各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
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长足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由于民营企业多实施
现代著作权法中,如何协调著作权人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而达到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成为著作权制度的重要功能。一方面,著作权法通过赋予著作权人合法的垄断来
网络人机互动是人与计算机网络通过数字化信息中介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信息化技术实践活动,它作为人类在网络时代技术实践的新形态,深刻地变革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塑造了网络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