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申报》“时评”创办于1909年,1938年《申报》迁至武汉和香港后被取消。《申报》“时评”的产生与新兴社会思潮的传播有关。新兴社会思潮的传播迫使《申报》改变其经营理念,“时评”栏目应运而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申报》“时评”栏目由陈景韩、张蕴和等担任主笔,作为《申报》主人的史量才的思想主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申报》“时评”的言论倾向及其变化。研读已有关于《申报》“时评”的研究,可以发现,多数研究基于宏观视角,从微观视角研究其言论倾向转变者较为稀见。本文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史量才遇害之前的《申报》“时评”为研究对象,试图考察其“时评”言论倾向在这一时段内的转变。研究发现,以“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为分水岭,“九一八”后的《申报》“时评”与“九一八”前的《申报》“时评”相较,其言论倾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九一八”之前,其言论倾向主要立足于启蒙,“九一八”后,明显转向了救亡。论文采用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史量才遇害前(1927-1934)这一时段内的《申报》“时评”进行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梳理和分析这一时期《申报》“时评”的议题、内容,从这些议题和内容中分析其言论倾向的前后变化及其表现,希望以此呈现在民族面临危急命运的形势下《申报》及其同仁的思想转变和行为选择,也以此管窥民国时期整个报人群体的爱国、报国的内在心理与精神世界。论文的主体部分由四章组成: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申报》“时评”创立与发展的情况。第二章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前的《申报》“时评”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个时期其最主要的议题和言论倾向,研究发现,这个时期的《申报》“时评”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关注国民道德素质的培养、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对国民进行道德层面的教化等方面,显现出十分明显的“启蒙”立场与倾向。第三章以“九一八”事变后至史量才遇害之前这一时期的《申报》“时评”为考察对象,对其议题设置和言论倾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申报》“时评”言论倾向从之前的“启蒙”立场与倾向明显转变到了“救亡”方面,其议题主要表现为,宣传抗日救亡,呼吁青年参与爱国运动,主张对日反攻。具体考察这种“救亡”议题,可以发现,其主要集中在政治、教育和经济等三个领域。第四章从民族资产阶级为首的报人群体的情况和当时《申报》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出发,探究其“时评”栏目言论倾向从“启蒙”转向“救亡”的内外部原因。经过分析,本文认为,《申报》“时评”言论倾向的转变主要与当时时代和社会大背景和“九一八”前后史量才个人思想转变等方面的因素有关。总体来看,其言论倾向的转变是当时时代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整个报人群体以报救国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