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蒙到救亡:“九一八”事变前后《申报》时评言论倾向的转变(1927-1934)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rs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申报》“时评”创办于1909年,1938年《申报》迁至武汉和香港后被取消。《申报》“时评”的产生与新兴社会思潮的传播有关。新兴社会思潮的传播迫使《申报》改变其经营理念,“时评”栏目应运而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申报》“时评”栏目由陈景韩、张蕴和等担任主笔,作为《申报》主人的史量才的思想主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申报》“时评”的言论倾向及其变化。研读已有关于《申报》“时评”的研究,可以发现,多数研究基于宏观视角,从微观视角研究其言论倾向转变者较为稀见。本文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史量才遇害之前的《申报》“时评”为研究对象,试图考察其“时评”言论倾向在这一时段内的转变。研究发现,以“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为分水岭,“九一八”后的《申报》“时评”与“九一八”前的《申报》“时评”相较,其言论倾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九一八”之前,其言论倾向主要立足于启蒙,“九一八”后,明显转向了救亡。论文采用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史量才遇害前(1927-1934)这一时段内的《申报》“时评”进行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梳理和分析这一时期《申报》“时评”的议题、内容,从这些议题和内容中分析其言论倾向的前后变化及其表现,希望以此呈现在民族面临危急命运的形势下《申报》及其同仁的思想转变和行为选择,也以此管窥民国时期整个报人群体的爱国、报国的内在心理与精神世界。论文的主体部分由四章组成: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申报》“时评”创立与发展的情况。第二章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前的《申报》“时评”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个时期其最主要的议题和言论倾向,研究发现,这个时期的《申报》“时评”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关注国民道德素质的培养、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对国民进行道德层面的教化等方面,显现出十分明显的“启蒙”立场与倾向。第三章以“九一八”事变后至史量才遇害之前这一时期的《申报》“时评”为考察对象,对其议题设置和言论倾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申报》“时评”言论倾向从之前的“启蒙”立场与倾向明显转变到了“救亡”方面,其议题主要表现为,宣传抗日救亡,呼吁青年参与爱国运动,主张对日反攻。具体考察这种“救亡”议题,可以发现,其主要集中在政治、教育和经济等三个领域。第四章从民族资产阶级为首的报人群体的情况和当时《申报》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出发,探究其“时评”栏目言论倾向从“启蒙”转向“救亡”的内外部原因。经过分析,本文认为,《申报》“时评”言论倾向的转变主要与当时时代和社会大背景和“九一八”前后史量才个人思想转变等方面的因素有关。总体来看,其言论倾向的转变是当时时代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整个报人群体以报救国的思想、情怀。
其他文献
为有效防治烟叶仓储害虫,提高烟叶质量,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生态仓储烟虫防治措施。与执行磷化铝整仓熏蒸的仓库仓间虫情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在执行生态仓储防虫措
在研究相关文献内容的基础上,选取目前织物疵点自动检测中3种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基于Hough变换和Gabor滤波的检测算法、基于频域筛状滤波器的检测算法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法
主题计划的实施顺应了时代发展对科技工作的需求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底就强调"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
本文对高职院校健美操队的现状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健美操队在学习、训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引入学习型组织的运作机制,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对
文章以福建省福清华侨中学为例,从高中生生涯规划现状、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出发,分析现阶段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的教育策略,希望对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