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9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9例患者给予常规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10例患者给予连续性高容量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HVHF)治疗。首次治疗时间均持续48小时,每24h更换滤器,后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时间。以前48h治疗为观察期,记录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体温,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等变化;每12h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IL-6、IL-8、IL-10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和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出现降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CHVHF组优于CWH组。反映患者预后的APACHEⅡ评分均出现降低,但CVVH组无显著意义,CHVHF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钠、钾、氯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变,血清钙、镁略有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谷草转氨酶、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总胆红素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CHVHF组优于CVVH组。两组患者治疗后,酸中毒、低氧血症得以不同程度的纠正,CHVHF组优于CVVH组。与治疗前比较,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两组患者均有降低,但CVVH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而CHVHF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CVVH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HLA-DR表达率有升高趋势,但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意义。CHVHF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HLA-DR表达率逐渐升高,至24h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治疗结束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VVH组经48h小时治疗后,患者的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CD4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CHVHF组患者经48h治疗后,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WH组死亡率为33.3%(3/9),CHVHF组死亡率为10%(1/10)。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CHVHF组有优于CVVH组的趋势,但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34>0.05)。结论SAP患者早期行CBP治疗,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改善患者的腹痛、腹胀等临床情况。有助于纠正患者的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控制氮质血症,稳定内环境。其机制可能与CBP可有效清除TNF-α、IL-6、IL-8等炎症介质,阻断全身的炎症反应有关。对比不同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方式,CHVHF治疗其临床效果优于CVVH治疗,其原因可能在于CHVHF可以更有效的清除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明显改善SAP免疫调节功能紊乱,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意义CHVHF疗效机制已不局限于“清除细胞因子效应”,而是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失常中起重要作用,有助于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在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选择CHVHF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进一步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