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球运动是一项复杂且观赏性极强的体育运动,双方球员之间的博弈不到最后一分无法定论胜败。这种的现象得益于网球竞技规则的独特性和网球运动本身的特性。相比较于我国其他一些传统的优势项目,网球竞技水平特别是男子竞技还处于较低的位置,如何使我国男子网球技战术水平赶上世界网球的先进水平,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同时,我们在观赏网球竞技比赛中,发现处于落后的一方马上就要输掉比赛,但正是因为挽救了关键的一球,却使比赛发生了大逆转,我们通常称之为“关键分”。本文以当今世界排名前八的网球运动员之间的15场竞赛,利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找出8位顶级球员在面临不同“关键分”下的技战术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发球方“关键分”领先时和接发球方“关键分”领先时,顶尖球员在战术选择和技术组合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⑵发球方面:在一发战术思路上,平分区和占先区的外角和内角使用率均高于中路的使用率,内角的攻击区域较为密集有规律可循,外角的落点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二发战术思想上,占先区外角>中路>内角。平分区外角>内角>中路。得分率方面:一发得分率P(0.42)>0.05,二发得分率P(0.06)>0.05均无明显差异性,其中,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⑶发球方“关键分”领先下接发球技战术特征:占先区接一发(接内角):中路>直线>斜线,占先区接一发(接外角):斜线>中路>直线,占先区接二发(接外角):直线>斜线>中路,占先区接二发(中路):直线>斜线>中路。平分区接一发(外角):直线>斜线>中路,平分区接一发(内角):斜线>中路>直线,平分区接二发(接外角):直线>斜线>中路,平分区接二发(中路):斜线>中路>直线。⑷发球抢攻:外角抢攻具体击球思路为:空档>重复落点>中路>其他。内角抢攻具体思路为:反手位>正手位>中路。⑸相持阶段的击球技术:以正手位、反手位控制底线为主,并辅助配合网前的主要击球技术思路。具体思路为:正手>反手>侧身攻>切削>网前>其他。⑹发球方“关键分”落后下的情况下,在一发方面明显增加了内角的使用率,并配合外角发球。遵循规律:内角>外角>中路。二发的中路选择率明显高于一发的中路使用率,以拼杀式的外角发球配合稳定的中路发球为主的发球战术思想。遵循规律:外角>中路>内角。⑺接内角发球遵循:中路>直线>斜线。接中路发球遵循:直线>中路>斜线。接外角发球遵循:直线>斜线>中路、击打空档>重复落点>追身。接发变线率方面:世界TOP4的变线能力明显的强于其他选手,世界8位顶尖选手的变线得分率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趋势。⑻接内角回球遵循:反手位>正手位>中路>上网截击。接外角回球遵循:底线技术使用率>上网技术使用率、重复落点>空档>中路>发球上网。⑼在“关键分”领先情况下的获胜率明显的大于“关键分”落后情况下的挽救率。TOP4选手的获胜率显著大于其他4位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