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男单网球选手硬地赛不同“关键分”下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球运动是一项复杂且观赏性极强的体育运动,双方球员之间的博弈不到最后一分无法定论胜败。这种的现象得益于网球竞技规则的独特性和网球运动本身的特性。相比较于我国其他一些传统的优势项目,网球竞技水平特别是男子竞技还处于较低的位置,如何使我国男子网球技战术水平赶上世界网球的先进水平,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同时,我们在观赏网球竞技比赛中,发现处于落后的一方马上就要输掉比赛,但正是因为挽救了关键的一球,却使比赛发生了大逆转,我们通常称之为“关键分”。本文以当今世界排名前八的网球运动员之间的15场竞赛,利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找出8位顶级球员在面临不同“关键分”下的技战术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发球方“关键分”领先时和接发球方“关键分”领先时,顶尖球员在战术选择和技术组合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⑵发球方面:在一发战术思路上,平分区和占先区的外角和内角使用率均高于中路的使用率,内角的攻击区域较为密集有规律可循,外角的落点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二发战术思想上,占先区外角>中路>内角。平分区外角>内角>中路。得分率方面:一发得分率P(0.42)>0.05,二发得分率P(0.06)>0.05均无明显差异性,其中,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⑶发球方“关键分”领先下接发球技战术特征:占先区接一发(接内角):中路>直线>斜线,占先区接一发(接外角):斜线>中路>直线,占先区接二发(接外角):直线>斜线>中路,占先区接二发(中路):直线>斜线>中路。平分区接一发(外角):直线>斜线>中路,平分区接一发(内角):斜线>中路>直线,平分区接二发(接外角):直线>斜线>中路,平分区接二发(中路):斜线>中路>直线。⑷发球抢攻:外角抢攻具体击球思路为:空档>重复落点>中路>其他。内角抢攻具体思路为:反手位>正手位>中路。⑸相持阶段的击球技术:以正手位、反手位控制底线为主,并辅助配合网前的主要击球技术思路。具体思路为:正手>反手>侧身攻>切削>网前>其他。⑹发球方“关键分”落后下的情况下,在一发方面明显增加了内角的使用率,并配合外角发球。遵循规律:内角>外角>中路。二发的中路选择率明显高于一发的中路使用率,以拼杀式的外角发球配合稳定的中路发球为主的发球战术思想。遵循规律:外角>中路>内角。⑺接内角发球遵循:中路>直线>斜线。接中路发球遵循:直线>中路>斜线。接外角发球遵循:直线>斜线>中路、击打空档>重复落点>追身。接发变线率方面:世界TOP4的变线能力明显的强于其他选手,世界8位顶尖选手的变线得分率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趋势。⑻接内角回球遵循:反手位>正手位>中路>上网截击。接外角回球遵循:底线技术使用率>上网技术使用率、重复落点>空档>中路>发球上网。⑼在“关键分”领先情况下的获胜率明显的大于“关键分”落后情况下的挽救率。TOP4选手的获胜率显著大于其他4位选手。
其他文献
目的:现代排球比赛中网上激烈的争夺围绕扣球及拦网这一对主要矛盾展开。拦网技术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更是得分的重要手段和反攻的强有力武器。强有力的拦网可以将对方的拦回、
答疑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答疑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环节所采用的形式和是否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传统的教师-学习者面对面的答疑以及邮件答疑等形式已不能满
自2001年以来,我国进行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与此同时,也凸显出一系列问题,如屡屡出现的校车事故,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等。从布局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