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在书写文章时为了表达前后句意思相对、相反或部分相对时,人们一般会使用"但是、可是"等转折关系词。同样,在日语表达中,如果前后文意思不一致或与谈话对方意见相悖时,为了强调谈话主体的意志,一般会选择借助表达转折关系的连词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日语中的转折关系词相对较多,本文将选择其中的15个作为分析的对象,即(?)现有的研究主要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对转折关系词进行分类。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日语转折关系词与后文句末情态表达存在某种制约。因此有必要从与句末情态表达之间共起关系的角度考察对日语转折关系词的再分类。本文共分为五章来展开论述。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先行研究及问题提起;第二章简要描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课题及研究背景;第三章主要基于例句分析,考察了两者之间共起的特征,并依据共起程度将转折关系词分为四类;第四章中从说话者主观评价性的角度考察了四类转折关系词的构文特征。另外,在分析句末情态表达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对转折关系词主观性的影响,进而对二者共起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五章在总结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文中例文数据收集的主要来源是《朝日新闻电子版(1998-2000)》、《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BCCWJ)》。其中,从《朝日新闻电子版(1998-2000)》中收集到转折关系词与文末语气词共起的例句共计566例。另外,借助《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BCCWJ)》作为例文的验证,同时补充《朝日新闻电子版朝》中未出现的共起现象。如果两个语料库中均未检索出例句,本文将其作为不可共起进行判定。对于日语转折关系词的分类研究,此前的先行研究中主要从"意义""用法"两个方面开展论述。此外,也出现为数不多的从与文末语气词共起的角度考察转折关系词构文特征的先行研究,例如,北野(1989)·甲田(1994)·森山(2004)等。但是,其对引起该共起现象的原因及特征的描述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本文将尽可能多的转折关系词纳入研究对象,考察共起的特征,探讨共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类连词进行再分类。通过第三章的分析与考察,可将日语转折关系词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与策動(?)比较难共起,与認識(?)共起度也较低((?))第二阶段:与策動(?)双方都有比较严格的共起限制第四章从日语转折关系词自身主观性的角度考察了各类接续连词的构文特征,即不同转折关系词上下文所述事件的事实性也会有所不同。此外,从"句末情态表达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对转折关系词的主观性所带来的影响"这一角度探讨了二者共起的原因。基于泽田(2006)对于"主观性表现"的定义,将句末情态表达分为"主观性表达""中立性表达" "客观性表达"(图3)。并结合逆接接续词自身的主观性和与情态表达的共起制约,将转折关系词的主观性分为四个阶段(图4)。最后,从"共起制约的强度" "基于主观性的相互制约" "构文特征"等三方面总结了四阶段转折关系词的特性。论文的结尾处,总结了本文的论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