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磷骨水泥与异体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实验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tsai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钙磷骨水泥与异体复合脱蛋白骨关节移植的成骨和成软骨能力、免疫反应以及血供重建的研究,探讨其在治疗骨与关节缺损中的可行性,为研制出一种能与受体愈合,并存活的生物假体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取新鲜新西兰大白兔股骨下段(15mm)制作成脱蛋白骨关节,并将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分别与脱蛋白骨关节和钙磷骨水泥进行复合。手术造成兔股骨下段15mm骨与关节缺损实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三组: A组 将复合有rhBMP 和rhTNFα的钙磷骨水泥在异体复合脱蛋白骨关节表面涂层和髓腔内填塞后,置换一侧股骨下端;B组 无钙磷骨水泥的异体复合脱蛋白骨关节股骨下端移植;C组 单纯异体脱蛋白骨关节股骨下端移植(对照组)。植入后4、8、12、16周分别行组织学电镜检查以及X线摄片,并于第16周行股动脉血管造影,了解局部血供重建情况。结果:A、B组在移植后第4周即可观察到大量新生血管出现,网织状骨形成,第8周时网织状骨及软骨细胞团明显增多,并有板层骨形成。至第12~16周时,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完全存活,断端愈合,大量板层状骨组织交织成网状,同时在远端关节面附近还可见较多增生成熟的软骨细胞团。光镜下各时期的成骨面积A、B组均大于C组。此外,自第12周开始,A、B组脱蛋白骨开始出现“爬行替代”现象,而对照组无或极少有脱蛋白骨替代发生。在A组,我们还观察到脱蛋<WP=6>白骨周围纤维包裹厚度要明显低于B和C组(P<0.01),术后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后两组。第16周股动脉血管造影结果表明,在A、B组植入区有大量增生的血管影像,并可见有部分血管长入脱蛋白骨材料内,而C组血管数量明显较少。结论:DPB/rhBMP/rhTNFα复合脱蛋白骨关节具有良好的成骨和成软骨能力,在体内能促进脱蛋白骨关节的血供重建、骨愈合和替代。若加用复合钙磷骨水泥进行表面涂层和髓腔内填塞后,在早期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局部免疫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猪卵巢卵泡膜细胞黄体生成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luteinizinghormone/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 ,LH /hCG)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细胞免疫组化
鉴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认知方法,使临床合理使用并发挥治疗作用的西药具有中医理论内涵是可行的,此即"西药中药化"。通过该工作的开展,有益于西药的更合理使用,有益于中药理论
总结了多发性骨髓瘤伴高尿酸血症183例,肾功能损害17例患者的护理及记录。重点在于关注血尿酸及肌酐的变化,肾功能损害观察与护理,血液透析的护理,化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同时
在温心外科已成为心脏外科发展热门方向的今天,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仍是心脏瓣膜替换术中主要心肌保护方法,温血停搏液持续灌注虽然效果肯定,但是它操作复杂,手术视野不清,某些场合
目的:在非协调性异种小动物豚鼠-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中,通过异基因抗原胸腺修饰途径来探讨T细胞在异种移植延迟性免疫排斥中的作用,探索诱导异种移植T细胞中枢性耐受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左腋下小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方法左腋中线纵行小直切口第三肋间进胸腔,切开纵隔胸膜,游离动脉导管,绕过三道丝线,逐一结扎闭合导管。结果 采用该法治疗动脉导
中日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绵延的历史长河里,中国绘画一次次波及日本,使日本绘画从佛绘、唐绘、大和绘、汉画、障壁绘、浮世绘到日本画的演变和发展一直受到
目的:检测新型有机硒化合物双硒唑烷-1(Ethaselen-1,Eb1)的动物体内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Lew is lung cancer,LLC)皮下移植瘤C57/BL鼠动物模型,选取25.0 mg/kg
基于弦理论的振动频率法是目前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索力测试方法。在常规的斜拉索索力测试中,振动频率法的精度基本能够满足要求。但对于安装有外置阻尼器的斜拉索,以及带有HD
背景与目的: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器官移植术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彻底克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最理想措施是诱导受者产生针对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实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