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我国教育部提出要构建核心素养体系,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核心素养和教学质量要求落实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这为各学科一线教师提供了新的研究和教学方向,使更多的教师积极投入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之中。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确立,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我国开始了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研究,明确了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即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四大核心素养。区域作为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就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的区域认知素养展开研究。希望可以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参考。本文研究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对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的研究作了总结,并发现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很少学者定量的分析学生现有的核心素养水平,因此本文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学生区域认知的四个水平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界定。第二阶段,采用测试法,通过对上海市市重点、区重点等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试题检测,确定了学生区域认知水平普遍在水平1和水平2表现较好,水平3水平4的表现还需要提高。同时发现学生区域认知水平在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上海市重点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比区重点学校、普通学校高。区重点学校与普通高中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第三阶段,根据学生答题的普遍问题,本文筛选一部分学生的答案作为案例分析,力图发现现阶段学生在每个区域认知水平上的问题,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区域认知水平现状的因素。在教学内容上,教材的编写不是以区域为主线,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区域的意识相对薄弱。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教师不清楚学生现有水平以及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限制学生区域认知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学习习惯,导致学生没有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而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学评价的标准单一、有一定局限性,也是区域认知水平现状的影响因素。第四阶段,基于上述现状本文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希望为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提供思路,其中建议开发区域地理教学资源;进行区域认知诊断性评价;以思维导图梳理学生混乱的区域地理逻辑,在区域问题情景中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以专题地图分析利用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工具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等。在此过程中区域认知水平的培养也对教师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提出要求,最后也希望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进行深入探讨,精心对试题答案设计进行研究,以期用更加合理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