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数学师范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历史的经验和智慧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反思中国数学师范教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数学师范教育的历史,无疑对思考今天数学师范教育的发展,选择科学的发展路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所涉及的“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史”是数学师范教育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至80年代末发展历程的案例,其发展过程对于说明这一阶段数学师范教育发展的共同特点具有典型意义。研究包括“绪论”、“系史档案资料分析”、“数学师范教育规律总结及思考”三部分,其中后两部分是本研究的主要部分。绪论部分提出了研究问题及研究的意义,并对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文献及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以164卷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1954——1989年的原始档案资料为研究基础,同时查阅多卷研究文献作研究参考,并借助访谈的研究方法作为有益补充,在忠实于文献及访谈内容的前提下,对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师范教育教学体系诸方面的建立发展过程进行较详细的个案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数学系发展基本概况”、“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数学教育实习”、“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开展”等情况。第三部分则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对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师范教育发展特征的进一步分析,包括两部分:其一,“数学系师范教育规律总结”;通过对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史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影响中国数学师范教育的因素,即政治背景、社会发展、数学发展和数学教育的发展。并且外在的政治背景,社会发展包括数学基础教育的需求以及遵循数学发展及数学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是确保数学师范教育健康发展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其二,“思考”;在本研究结束部分,以原始档案资料为基础对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师范教育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上世纪50~80年代的三个特征——继承性,移植性,发展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并对数学师范教育未来发展从历史角度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通过研究认为,数学师范教育必须准确界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转变教育方式和教学方式,要将教师教育改革与社会的大环境,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课程知识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融师范性、学术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开放性的新型数学师范教育体系,在适应中求得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