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男排在20世纪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在亚洲占据领头羊的地位,在世界男排中也占据重要角色。自从21世纪以来,中国男排的成绩却一直在下滑,形势不容乐观。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以2000-2011年间的中国男排为研究对象,从中国男排的基本身体条件、其在亚洲的地位、国内联赛、相关科研、后备人才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男排在运动员选材时,与世界优秀男排相比,在年龄、体重、克托来指数指标上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在身高、拦网高度、扣球高度指标上占据一定的优势。
2、中国男排曾在亚洲大赛上七次夺冠,但是自进入2000年以来,却未曾在亚洲大赛上取得冠军,中国男排必须看清一个事实:中国男排已经不再是亚洲强队。
3、国内排球联赛的开展并不理想,首先是比赛水平不高,不能形成精彩的对决场面,无法吸引观众去关注,造成球市冷淡,加之没有足够明星加入,无法形成明星效应,国内媒体不愿意转播收视率较低的男排联赛,造成观众无法更好的了解排球比赛。
4、关于男排科研的研究,首先是投入不足,其次内容的重复率过高,创新不足,再次是内容选择面狭窄,应用性研究不足,最后是理论研究与实践不能很好结合,往往造成脱节现象。
5、中国男排在目标定位上较模糊,应立足现实,清晰定位。在后备人才的选择和培养中,存在着后备人才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训练手段不够先进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