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与文学观念的反叛和颠覆。小说结构分散,人物形象符号化,这只是对余华创作过程中先锋性特征的一种简单诠释。目前学术界对余华的研究较为集中地聚集在“先锋”特征上,但对于余华小说中传统文化因素的研究却很少。我们重新审视余华的创作及作品,通过对其小说文本的研读分析,发现余华的小说创作中存在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运用。纵观余华的创作,先锋精神一直存在,小说创作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不自觉吸收与运用,更加彰显了余华创作的先锋异质性和独有的创新性。绪论主要梳理整合了学界对作家余华的研究现状,对一些代表性观点进行分析。阐释了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分析了余华小说中的生命之思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小说中人物多舛命运的呈现和对苦难的承受,体现了顺应天命、承受苦难的儒家思想。小说中暴力、死亡和复仇等主题的书写,与荀子的“性恶论”之间存在关联。第二章探讨了余华小说的形式实验与传统叙事方式。主要分析小说创作中对传统类型化小说文本才子佳人、侠义公案等小说形式的借鉴,叙事方式上对传统叙事方法“凌空跳脱法”的吸收与运用。第三章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回到作家余华本身,无论是前期作品中的体现的性恶论、宿命论思想观点,还是后来的民间写作,余华一直是坚持民间传统的写作,同时也是他反抗传统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这种写作立场充分体现了余华小说的先锋性。结语主要总结了在余华小说创作中,传统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是文学赖以生长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继承和吸收本民族传统资源,又能对之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突破与超越,进而使之获得当下性。作家创作的独特性,在这种碰撞与融合中得以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