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rol基因枳橙分子鉴定、形态学观测及繁殖技术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deaiqi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树矮化栽培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果树的矮化途径有多种,但其中最有效的为矮化砧木的应用。柑橘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矮化砧木可在生产中应用,因此,矮化砧木的选育一直是柑橘砧木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枳橙[C.sinensis(L.)Osb×Poncirus trifoliate(L.)Raf.]是甜橙与枳的杂种,是世界各柑橘生产国广泛应用的砧木,继承了枳壳抗脚腐病、抗衰退病的特性,并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对土壤适用性强、与大多数商用品种亲和力强等特征。但生长势比枳壳强,对接穗品种矮化效果不理想。矮化基因rol是从发根农杆菌中的Ri质粒上的T-DNA上分离出来,转rol基因植物均能明显地改变生长习性,特别是矮化性状突出,把矮化基因导入枳橙,可望选育出矮化优良砧木。本试验在前期获得转基因rol枳橙三个无性系(B、D、E)的基础上,对其高接植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田间形态学观测、繁殖技术以及砧木矮化试验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提取转基因及对照高接植株叶片总DNA,对B、D、E三个转化系分别用rolA、B、c和nptⅡ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了PCR检测。试验结果显示,各转化系高接植株叶片总DNA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与携带rolABC基因的质粒DNA阳性对照扩增出的特异条带一致,而对照植株叶片DNA没有扩增出相应的条带,初步鉴定rolA、B、C及nptⅡ组合基因己成功转入到三个转化枳橙系中。 2.通过提取转基因及对照高接植株同龄叶片、组织培养试管苗叶片及根系总RNA,采用PT-PCR技术分析。结果表明,nptⅡ和rolC能在枳橙基因组中正常表达,但rolA和rolB两基因采用该技术未能检测到其表达信息。 3.对高接转基因植株的田间形态学观测及重要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①转基因B、D、E系枳橙表现出顶端优势减弱,侧枝增多,植株矮化性状明显,高度是对照植株的44%~50%;②节间长度为对照的39%~40%,叶面积减少为对照植株叶片的30%左右;③光合作用增强;④Rol基因改变了内源赤霉素、生长素、玉米素、脱落酸在枳橙体内的含量及分布,赤霉素、生长素、玉米素等促进类激素在中部、下部叶片含量,均高于对照,Rol基因矮化的机理可能是增加转化植株下部的赤霉素含量,提高体内活性态细胞分裂素水平。 4.建立了转rol基因枳橙组培快繁技术体系。通过对转rol基因枳橙B、D、E系及对照的高接植株春梢茎段进行萌芽诱导、增殖及试管苗生根成苗的试验,摸索出枳橙快速繁殖各技术环节适宜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和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以MS附加6-BA 1 mg·L-1的培养基适合于枳橙芽的萌发,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油(木奈)(Prunus salicina var.cordata cv.Younai)为试材,对幼胚和成熟胚离体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从幼胚培养诱导出了胚性愈伤组织,并建立了继代保持体系;从成熟胚诱导和
中国板栗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及其品种数据库的建立 中国板栗为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 Miller)植物,在我国南北皆有分布,是我国的特色果树。应用扩增性片段
中国水仙为三倍体,长期以鳞茎无性繁殖,其栽培品种退化趋势明显,抗逆性减弱。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可以用于栽种水仙的良田大幅减少。因此,提高中国水仙的抗性,使其能
自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问题。CO2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其浓度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
本试验以目前苹果生产上主栽品种红富士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保定北章和石家庄天户峪果园的红富士苹果果实裂纹发生前后果皮的表皮细胞大小和角质层厚度等显微结构的变
苦瓜,起源于印度,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喜高温,低温条件生长发育不良.苦瓜耐低温性的育种工作还未见报道.该试验旨在开展苦瓜耐低温指标鉴定的研究及筛选,为苦瓜耐低温育
茶组Sect.Thea(L.)Dyer属于山茶属GenusCamelliaLinn.、山茶科Theaceae.除茶[C.sinensis(L.)O.Kuntze]为广布种外,其它种几乎全产于中国南部与西南部,它是山茶属中最有价值的一个
本实验通过对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CMS7311 及其保持系的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为探究其温敏型雄性不育和育性转化的内在机理提供必要的线索。 论文分别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