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00582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合作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合作行为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起关键作用。由于音乐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活动过程中所呈现的类型较灵活多样,是大班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同时,5-6岁幼儿正处于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班幼儿在三类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观察,分析大班幼儿在不同音乐活动下所表现出的合作行为现状和特征,进一步让教师和家长多加关注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从而完善幼儿的人格。本研究在幼儿合作行为、大班音乐活动等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以大连市S幼儿园的2个大班,共60名幼儿以及12名教授过大班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歌唱、韵律及打击乐演奏三种类型的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进行观察研究。首先,通过观察记录和案例对三种音乐活动中大班儿童合作行为发生过程进行阐述,包括合作行为的主体、背景、起因、水平和实现方式五个方面。其次,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现状分析后,归纳出大班幼儿三类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特征:合作主体以同性、关系亲密程度好的幼儿为主;合作背景多发生在打击乐活动中;合作起因多以教师指导为主;合作水平处于适应性协同阶段;合作实现方式主要是亲社会策略。第三,通过对大班教师及幼儿的访谈,分析三种音乐活动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幼儿心理发展、大大班教师及幼儿家长三个方面。最后,针对S幼儿园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幼儿教师、家长、社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教师要善于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形式、活动中渗透合作的价值、多鼓励大班幼儿合作行为、为他们搭建表现合作的音乐平台;家长要重视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为幼儿做出榜样、运用家庭表演形式改变音乐教养方式;社会上可以提供相应的幼儿表演平台,促进幼儿合作行为发展。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课程目标。在“科学思维”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以批判性思维处理问题的意识;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具备质疑意识、质疑精神以及质疑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时代所需,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号召,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交互变得更加频繁,数据规模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如文本数据、图像数据、生物数据等,分析这些数据并得到对人们有用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
有机薄膜晶体管(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OTFT)是由成本低廉的有机半导体制成的,因其相比于无机材料具有柔性、可大面积制备等特点而得到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如手机和
涡旋光束是一种具有螺旋型相位波前结构和确定轨道角动量的特殊光束,近些年来,在微粒操控、光子计算、生物医学、光空间通信等领域被广泛的研究应用。高阶贝塞尔-高斯光束是
货币升值会导致资产价格重估,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状况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另外两个关键因素。货币升值如果导致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资产泡沫就可能产生;反之,在紧缩的货币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国家大数据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企业,对于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人力资源市场上的人才抢夺更加便捷,竞争更加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