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合作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合作行为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起关键作用。由于音乐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活动过程中所呈现的类型较灵活多样,是大班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同时,5-6岁幼儿正处于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班幼儿在三类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观察,分析大班幼儿在不同音乐活动下所表现出的合作行为现状和特征,进一步让教师和家长多加关注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从而完善幼儿的人格。本研究在幼儿合作行为、大班音乐活动等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以大连市S幼儿园的2个大班,共60名幼儿以及12名教授过大班的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歌唱、韵律及打击乐演奏三种类型的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进行观察研究。首先,通过观察记录和案例对三种音乐活动中大班儿童合作行为发生过程进行阐述,包括合作行为的主体、背景、起因、水平和实现方式五个方面。其次,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现状分析后,归纳出大班幼儿三类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特征:合作主体以同性、关系亲密程度好的幼儿为主;合作背景多发生在打击乐活动中;合作起因多以教师指导为主;合作水平处于适应性协同阶段;合作实现方式主要是亲社会策略。第三,通过对大班教师及幼儿的访谈,分析三种音乐活动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幼儿心理发展、大大班教师及幼儿家长三个方面。最后,针对S幼儿园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幼儿教师、家长、社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教师要善于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形式、活动中渗透合作的价值、多鼓励大班幼儿合作行为、为他们搭建表现合作的音乐平台;家长要重视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为幼儿做出榜样、运用家庭表演形式改变音乐教养方式;社会上可以提供相应的幼儿表演平台,促进幼儿合作行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