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的最后10年间,混纺及复合纺纱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应用环锭纺纱、Siro纺纱、Sirofil纺纱等技术。转杯纺纱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新型纺纱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纺纱方法,而将转杯纺纱技术应用到复合纺纱中的研究在国内还正处在起步阶段。 由于现有的转杯纺纱机不能满足生产长丝/短纤复合纱的要求,本文首先在原有转杯纺纱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其能够达到最终生产复合纱的目的,同时在改造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在实验室成功实施,还要考虑在大生产环境下也能进行改造,使之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长丝/短纤转杯复合纱。针对传统转杯纺纱机的改造,主要是加装了长丝喂入装置,并使用了有一轴向通孔的转杯空心锭子和与转杯联接的导丝管。 第二,研究了转杯纺长丝/短纤复合纱工艺中捻系数、长丝的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对复合纺纱工艺过程及成纱质量的单一因素影响。通过对比在同等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常规转杯纱和长丝/短纤复合纱的纱线性能,发现:复合纱线的强力及伸长均有所提高,纱线条干得到改善,细疵点虽然没有显著减少,但是粗疵点如粗节、棉节则明显减少。研究表明,随着捻系数的增加,棉/氨纶弹力复合纱线的断裂强力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增加,但是达到一个极大值后,强力反而下降;复合纱线的断裂伸长在捻系数很小时很低,但是随着捻系数的增加,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上升,断裂伸长随捻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长丝牵伸倍数的增大,复合纱线断裂强力也逐渐提高;对复合纱线的断裂伸长影响则比较复杂,随着牵伸倍数的变化,其断裂伸长存在两个峰值,其峰值随不同纱线号数发生变化,10s复合纱分别位于2.5~3.5及3.5~4之间,16s复合纱则是位于2.5~3及3.5~4之间。但是捻系数和长丝牵伸倍数的变化对纱线其它指标如粗节、细节、棉节等,作用规律则不是很明显。 第三,在单一因素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以均匀设计理论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