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蛛丝蛋白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n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组蛛丝蛋白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利用本室先期已构建含有细胞黏附位点RGD的基因工程菌pNSR-32/BL21(DE3)pLysS进行高密度发酵,建立适合pNSR-32基因工程菌表达蛋白的纯化方法。确定的最终纯化方案为:按1:5(m/v)的比例混悬湿菌体和磷酸盐缓冲液,70%功率冰浴超声10min,脉冲9s,脉停2s。80℃加热超声液10min,调节pH至5.5。离心,上清用15%饱和度硫酸铵溶液沉淀1.5h,调上清液pH至蛋白等电点6.5。离心后收集沉淀,透析冻干保存。按上述方法进行纯化,目的蛋白纯度达到85%以上,得率约在1.5~2.5mg/g湿菌体。将纯化的重组蛛丝蛋白作为原料,按本室所建立的方法制备支架材料,评价其细胞相容性。采用MTT的方法讨论重组蛛丝蛋白支架材料的细胞毒性,并通过NIH-3T3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研究支架材料对细胞黏附、生长和分化的影响。MTT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蛛丝蛋白支架材料浸提液对NIH-3T3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影响较小,根据细胞毒性实验毒性评定标准,判定重组蛛丝蛋白支架材料毒性等级在1级以下,符合合格生物材料的要求。电子扫描电镜(SEM)和常规HE染色观察发现,含有RGD三肽的重组蛛丝蛋白支架材料更利于NIH-3T3细胞黏附,细胞在材料表面形成多层结构且深入材料内部生长。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说明复合培养的NIH-3T3细胞可以表达bFGF因子。通过建立大鼠背部深度烫伤模型,研究重组蛛丝蛋白支架材料—细胞复合物对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用pNSR-16和pNSR-32两种材料与NIH-3T3细胞复合物修复烫伤创面,两者的羟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余各组。HE染色结果显示,在创面愈合初期,pNSR-16和pNSR-32两种材料与细胞复合物的创面修复情况比其余各组活跃。免疫组化结果发现,bFGF因子在细胞增殖活跃的创面修复部位均有较高表达,pNSR-16和pNSR-32两种材料与细胞复合物组比其余组表达bFGF明显。以上结果初步表明,重组蛛丝蛋白支架材料—细胞复合物组优于单纯材料组和烫伤对照组,对促进深度烫伤创面愈合有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为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堂2015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编号:FZ2015GH100)  摘要:在“互联网 ”的时代大背景下微课以其独有的特点可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基于微课的可视性、短小精悍、便捷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精心打造微课,构建趣味性、精准化、差异化的学习者中心课堂,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微课;学习者中心课堂;
本文介绍了基坑工程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通过生死单元法模拟了南昌地铁奥体中心站在地下连续墙支护情况下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并将计算出来的结果与实际
伴随我国经济的腾飞,交通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作为交通线路的关键节点—桥梁事业也快速发展,桥梁设计、施工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大跨高墩T形刚构桥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很有必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