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hgan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颈部疼痛、僵硬、上肢疼痛麻木无力,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年龄及慢性劳损等有关,一般其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同时也常见于长期姿势不正确影响慢性劳损的人群中。有研究表明,目前颈椎病更趋于年轻化,其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常见疾病之一。因此加强对颈椎病的研究,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等。本研究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X线、TCD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组与单纯针刺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体征、X线、血液流变学、TCD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疗程结束后并随访1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有效的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和关节的肿痛),纠正颈椎的失稳,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远期疗效稳定。结论:针刺结合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有效、安全、设计合理的方案。其作用机理是通过缓解肌痉挛,调整颈椎骨性关节结构,恢复颈椎的内外力学平衡,降低对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状态,达到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了规范、科学的技术操作方法,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自拟通脉养脑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VBI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自拟通脉养脑方加减治疗,
为了促进高速道岔行业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高速铁路道岔领域(包括部件选型与结构设计理念、高速列车/道岔耦合动力分析理论、不同线下基础道岔无缝化设计方法、合理刚度及
<正>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由于多种原因使自然水资源中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较高,导致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数量超标,水中的氧气含量不足,无法满足人类的生活用水卫生标准。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大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现在图书也开始走电商化,当当网、京东书店、亚马逊书店等发展
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各自的软件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其中青岛通过资源共享的模式引进北京的“构件库、开放源码库和工具库”,开通了青岛软件公共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