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诗是以食事为描写对象的诗歌。宋代是我国饮食文化的昌盛时代,随着饮食业的发展和时代审美趋向的变迁,士大夫对饮食的兴趣空前浓厚,饮食创作亦出现如日中天的繁荣景象。宋代诗人几乎没有不提及饮食的,他们写食材、叙过程、谈感受,在诗中乐此不疲地展示与食事相关的一切内容,并从中寄寓深刻的情感。对日常饮食的描写是宋诗世俗化的重要表现,为我们了解宋代社会风尚和士人性情心迹提供了史志阙失的形象化视角。与前代相比,宋人的创作有哪些传承与新变,他们面对饮食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在艺术表现上有怎样的追求,又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特质,这是本论文要探索的主要内容。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追溯宋前饮食诗的创作情况,分三部分,简述先秦(以《诗经》、《楚辞》为例)、魏晋六朝、唐代饮食题材诗歌的创作和发展。这是一个从背景衬托到专题吟咏、从礼乐文化呈现到个人情感表达、从贵族饮食虚写到士大夫饮食实录的缓慢过渡。第二章阐述宋代饮食书写的时代文化背景。指出人才的流动、党争的频繁促进了宋代饮食诗的书写;在饮食书写中渗透着庶族文化的影响和务实重用的审美趋向;而饮食业的发展为饮食诗创作提供了现实物质基础。第三章揭示宋代饮食诗的主题意蕴。和前代相比,宋人创作饮食诗的态度更加端正,本着自觉的记录意识,他们在具体描写中表现出写实的倾向,这使饮食摆脱了以往的配衬地位,成为一种物事被专门记述。他们不仅有意识地赞美地方名食,还在其中寄寓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对政治、人生的感慨。第四章探讨宋代饮食诗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表现。宋人善于将饮食生活、艺术审美与诗词创作结合起来,使宋代饮食诗表现出美、雅、趣的特点,显示了宋人对饮食美学的独特追求。第五章为个案研究。以梅尧臣、苏轼、陆游为例,辨析他们的饮食观和诗中的饮食意趣。第六章考察宋代饮食诗与宋代文化的双边关系,包括文人饮食观和文学观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