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门诊病例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初步探讨痛风方治疗痛风的作用,分析该方在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从而做出客观评价;实验方面,通过大鼠高尿酸血症、镇痛实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模型,以进一步明确痛风方在治疗痛风中的治疗作用,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效果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方法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门诊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痛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纳、采用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分析痛风证候类型、症状的改善程度,从而对痛风方在痛风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做出客观的评价。动物实验方法:采用次黄嘌呤和氧嗪酸钾造成大鼠高尿酸血症的模型、醋酸注入大鼠腹腔内的镇痛实验、尿酸钠溶液注入到踝关节腔,形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尿酸、黄嘌呤氧化酶的水平、记录动物扭体次数、踝关节肿胀情况,观察痛风方1(TFF1,以下简称)、痛风方2(TFF2)及痛风方3(TFF3)的降低尿酸、黄嘌呤氧化酶及镇痛、抗炎作用。结果1.中医证候总体分布规律:本研究30例痛风患者,其中湿浊瘀阻者8例,占26.7%;兼风热痹阻者20例,占66.7%,兼风寒痹阻者1例,占3.3%,兼肝肾亏虚者1例,占3.3%;2.疾病疗效判定:纳入本研究的30例痛风患者,痛风方干预治疗后,在疗程1周时患者进步13例,占43.3%,显著进步14例,占46.7%,临床缓解1例,占3.3%,总有效率93.3%;在疗程2周时临床缓解5例,占16.7%,显著进步13例,占43.3%,进步11例,占36.7%,总有效率为96.7%;3.临床指标比较:在疗程第1周、2周时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大鼠高尿酸血症动物实验结果显示:TFF1各剂量组、TFF2高剂量组、TFF3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尿酸值均有下降,各组别降低尿酸水平不一;TFF1(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黄嘌呤氧化酶浓度下降(P<0.01),TFF3(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黄嘌呤氧化酶浓度下降(P<0.05),证明痛风方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上存在剂量及药物组成的相关性。镇痛实验:TFF1中、高剂量组、TFF3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TFF1及TFF3对醋酸致大鼠疼痛实验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实验:TFF1(低、中、高剂量组)肿胀下降幅度由低剂量至高剂量依次增加;TFF3(中、高剂量组)关节肿胀程度逐渐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痛风方能明显改善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活动,能很好的控制病情;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显示痛风方能明显降低尿酸及黄嘌呤氧化酶的水平,同时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从而为痛风方取得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