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一个古老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人生目标。但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真实的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始终是千差万别的。受当今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幸福的认知出现了偏差甚至异化现象,这也反映在大学生身上。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苏州大学在校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做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拥有相对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的大学生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幸福,甚至惯常地表现出低迷悲观的情绪,很难体验到幸福,反而出现幸福感缺失问题。 本文从幸福和幸福感内涵入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析了目前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幸福感的具体对策:社会应该提供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基本的公平正义环境;学校要尽力开设“幸福课”,普及幸福教育和人文关怀;家庭要提供和谐美满的亲情氛围,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大学生自身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