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西方国家提出校长教学领导的概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校长教学领导的核心在教学,即通过校长的种种领导行为提升学校的教学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我国也随着教育观念和需求的转变,使得基础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逐渐开始重视校长教学领导的作用。而且,学校不同于其他组织,校长、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都离不开“教学”,那么对于学校整体的发展,自然也少不了校长有力的教学领导和教师的积极配合,二者对校长教学领导认知的一致性就变得十分重要。然而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大多数关于校长教学领导的研究是针对国外的理论性梳理,或者通过案例来探究实施情况和所遇问题,又或者以教师视角来调查部分地区校长教学领导的实施现状,但只有少部分研究同时关注校长和教师两种视角,而对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地区的校长教学领导的研究则更少。针对上述现状,本研究以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Y市小学校长和教师为研究对象,综合借鉴了西方研究中认可度较高的PIMRS量表和我国研究的校长教学领导评价框架以及本土化的调查建立了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运用问卷和访谈调查等方法,对Y市小学校长和教师对校长教学领导行为的认知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校长的认知与性别、地区和任职年限无关,高学历校长的认知相对更好;小学教师的认知与年龄、学历、职称、教龄和管理经验无关,城市教师的认知高于农村教师;小学校长和教师在六个维度的认知排名相似,前三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明确课堂教学和管理学校课程,后三是保障教学时间、明确教学目标和进行教学评价;小学校长和教师仅在保障教学时间维度没有认知差异,在其他五个维度均有差异,并且在这五个维度的各个题项中也同时存在有差异和无差异的情况。同时也发现,二者之所以出现认知差异的原因是小学校长由于政策和学校现状,在教学领导行为实施时有所偏重,并且在教学领导过程中他们二者面临许多困境,有着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校长因为理论知识的缺乏,对教学领导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校长和教师由于资源匮乏,自身积极性不高导致专业意识不够,专业素质不足;校长在与教师的沟通上也存在方式单一,沟通不足的现象。综合上述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分别从纠正偏差、提升专业能力和增强沟通三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小学校长教学领导能力的意见和策略:通过开展多元的培训活动来纠正校长的认知偏差;通过完善学校制度、改善学校氛围,拓宽教学指导途径的方式来提升其专业素质能力,例如通过熟悉评价标准发现问题,学会合理利用“数据”分析问题以及搭建学习平台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提高专业素质;通过加强校长的理论知识调整领导方式和提升“服务意识”来加强与教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