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研究及其与E-钙粘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胃癌作为较为常见的一类消化道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性,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域,其发病率远高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全球胃癌新发病例中,我国约占46.8%[1]。胃癌的疗效从根本上取决于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早期胃癌经手术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则不足40%。在我国,由于患者对胃癌认识不足、大规模早期筛查滞后,大部分患者确诊为胃癌时已发展为中晚期。肿瘤细胞播散是影响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尽管胃癌远处转移的主要方式是淋巴转移,但腹腔转移一样不容忽视,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进展期胃癌的腹膜转移检出率在不断增加。在我国,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发生率较高,研究显示,在术后胃癌复发的病例当中,大约有半数的患者为腹膜转移[2]。而腹膜转移所致的恶性腹水、肠梗阻、恶病质等严重并发症则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即使经积极治疗,疗效仍然欠佳,且患者的预后普遍极差。Saita等[3]研究发现,即使经过积极的抗肿瘤治疗,64例伴有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其五年生存率仍然为0。同时,丸山圭一[4]研究发现,通过对7395例胃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现,其中有529例已发生腹膜转移,其五年生存率仅为7.1%。因此,腹膜种植转移是影响胃癌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且需投入积极研究。胃癌腹膜转移是一种复杂的肿瘤细胞迁移行为,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报道指出,多种分子参与胃癌的腹膜转移过程,但其发生发展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机制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受到极大的关注。研究发现[5,6],在上皮-间质转化完成过程中,肿瘤细胞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明显下降。E-钙粘蛋白是一类细胞之间的粘附分子,由CDH1基因编码形成的跨膜糖蛋白。E-钙粘蛋白表达下调之后,细胞间的粘附情况受到影响,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增加,进而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文献报道[7-10],E-钙粘蛋白在多种上皮源性肿瘤(如乳腺癌、直肠癌、肾细胞癌、食管癌、宫颈癌等)中均呈失表达,且其失表达状态与肿瘤发生、转移、预后等存在明显相关性。上述研究均显示E-钙粘蛋白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机理目前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拟在该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加深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认识。目的:初步探讨胃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其腹膜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其临床意义,为进一步研究E-钙粘蛋白在胃癌发生腹膜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并证实伴有腹膜转移,且原发灶保存完整的胃癌标本总共47例,要求所有病例的病历资料保存完整,患者术前均未进行过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获得根治切除的不伴有肉眼腹膜转移且术后病检未提示网膜转移的胃癌患者43例。对随机选取患者各临床病例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其发生腹膜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对所有标本用福尔马林进行常规固定,石蜡包埋后利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定性,最后将E-钙粘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伴有腹膜转移的胃癌其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有无腹膜转移的两组胃癌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和肿瘤部位等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别(P>0.05),而在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灶的浸润程度等方面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印戒细胞癌及粘液腺癌以及浸润浆膜的胃癌患者更易发生腹膜转移;2、E-钙粘蛋白的失表达率在伴腹膜转移的胃癌原发灶中为91.49%(43/47),而在不伴有腹膜转移的胃癌原发灶中为53.49%(23/43),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3、E-钙粘蛋白在胃癌腹膜转移癌原发灶中的失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原发部位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原发灶的浸润深度存在相关性(P<0.05)。E-钙粘蛋白在如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的分化类型上明显失表达,而且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原发灶中E-钙粘蛋白的表达越低。4、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包括:胃癌的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及E-钙粘蛋白表达。结论:1、胃癌腹膜转移与肿瘤细胞组织分化程度及类型有明显关系,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可能具有更强的腹膜转移潜能。同时,胃癌腹膜转移也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尤其与肿瘤累及浆膜关系密切,提示胃癌腹膜转移是胃癌晚期发生的生物学行为。2、相应地,在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中E-钙粘蛋白表达显著下降,提示上述类型细胞有更多的CDH1基因突变或缺失,癌细胞间更易失联而发生局部侵袭及腹膜种植。E-钙粘蛋白可被用于预测胃癌腹膜转移,并可作为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候选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水平,初步探讨①血清8-OHdG水平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辅助诊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