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膨胀石墨/银导电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nlucif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电胶黏剂(Conductive Adhesive,简称导电胶)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质的胶状物质,主要由导电填料颗粒和基体粘接剂组成,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集成电路、各种元器件的制造以及液晶显示屏的组装等众多领域。为了研制理想的导电胶黏剂,课题系统研究了填料粒径、形貌与粘胶剂性能的关系,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首先,课题提出了插层剂替换技术,优化了插层剂种类和实验条件,并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出了几何尺寸显著小于经典膨胀石墨、化学组成与经典膨胀石墨相同的纳米膨胀石墨(长边3.25±0.87μm(45),宽边2.18±0.84μm(45),厚度约50nm),为考察填料粒径与胶黏剂的导电性关系提供了材料基础。  分别利用化学还原和水热合成方法,制得纳米银球(粒径98.9±10.8nm(271))、银片(边长126±36.96nm(189))、和银线(直径136.2±21.5nm(139)),为考察填料形态与胶黏剂的导电性关系提供了材料基础。  以纳米膨胀石墨为填料、E-44型环氧树脂为基体粘接剂制备导电胶黏剂,当填料含量达到15%wt时,出现渗滤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当填料含量达到渗滤阈值(15%)之前,导电胶电阻率比值介于纳米膨胀石墨表面积比值与表面积比值的平方根之间;而当填料含量超过渗滤阈值(15%)时,导电胶的电阻率比值近似等于纳米膨胀石墨表面积比值的平方根。即当填料的种类和形态相同时,纳米填料的表面积越小,所得导电胶黏剂的电阻率越小。  以纳米膨胀石墨/纳米银(5:1)为填料、E-44型环氧树脂为基体粘接剂制备导电胶,系统研究了导电胶的导电性、粘接强度以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①纳米银的形貌对导电胶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线状银导电胶的电阻率最小,片状银导电胶次之,球状银导电胶的电阻率最大;当填料含量达到15%wt时,出现渗滤现象;填料含量在28%wt至45%wt之间,导电胶黏剂的电阻率变化不显著;  ②在填料含量相同的条件下(28.43%wt),纳米膨胀石墨/线状纳米银导电胶的粘接强度最大,纳米膨胀石墨/片状纳米银导电胶次之,纳米膨胀石墨/球状纳米银导电胶的粘接强度最小;  ③导电胶的热降解温度约为300℃,从室温到300℃的升温过程中,纳米膨胀石墨/线状纳米银导电胶的热失重率最小。  上述结果表明:  1)纳米填料的表面积越小,导电胶黏剂的电阻率越小;  2)线状纳米银导电胶具有相对较高的导电性和粘接强度;  3)三种导电胶均可以在300℃下安全使用。
其他文献
生物油催化裂解制苯、甲苯、二甲苯(三苯,BTX)是近年来生物质能源化工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该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本论文利用不同类型的分子筛催化剂,探索研究了生物
聚合物光伏器件在最近十几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由于其具有的低成本,质量轻,柔性制备以及将来可能的大面积的溶液加工制备的优势。在发展迅速的新型给受体材料制备和界面工程调控中,单节的光伏器件已经超过10%的效率。然而由于聚合物光伏器件中的有机材料电荷迁移率较低,大部分的高性能器件均采用的是制备较薄的活性层和界面层的方法。因此,现在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发明新型的具有高的电荷迁移率的活性层及界面层材料,这样
核磁共振(NMR:NuclearMagneticResonance)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自1946年核磁共振现象发现以来,已有6人4次因为在这一领域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在化学领域,核磁共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