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以后,工业国的增长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驱动的增长模式,即现代经济增长模式。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制造业的“服务化”,即生产性服务业在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全球经济进入“服务业—工业化”。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企业生产的多为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容易被具有类似成本结构的国家所替代。在全球分配体系中,我国制造业主要以劳动力资源优势参与分配,很难与以技术和资本优势参与分配的发达国家竞争,在价值增值活动中缺乏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品价值低,升级能力差,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制约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走势。 2010年2月国务院在常务会议中指出,要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外资向高端技术领域发展,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同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公告指出,国际市场战略正在调整,大多数跨国公司选择向中国大陆转移,而且转移的不是低端制造业,重点是转移区域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以及为此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这一机遇来带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升级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文从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国际产业转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的机理,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国际高端制造业转移是以何种机理和途径来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与发展的。最后,本文进一步阐述了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措施,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以及国家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提高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