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以来,教育硕士的培养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模式多样,形式各异。已培养出来的教育硕士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扮演主要角色,不单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小学任课教师的学历水平,也完善了他们的知识层面,提升了教师结构的整体素质,成果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也有来自多方面的质疑,综合相关研究,质疑是多层面的,如学位特色不突出、学员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培养方案不合理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而课程学习的有效实施则是以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前提,这就反映了合理的课程设置在达到培养目标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相关研究表明,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是引起当前各种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良好的生源,扎实的素质,在给教育硕士的培养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要求下合理优化课程设置,避免陷入之前各种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漩涡”之中,对于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培育我国基础教育建设的中坚力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进行探索。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缘由及研究意义,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综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如: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课程等。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以杜威的课程观为框架,分别从课程设计、课程形态、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层面来提取杜威的课程理论,结合当前社会需要,构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四个方面来了解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现行课程,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中的现状与不足。第四部分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优化策略,主要是以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区的探索为基点,利用综合实验区建设带来的契机,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提出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