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主动悬架模糊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部件,与汽车操纵稳定性、舒适性、行驶安全性有密切关系。但基于经典隔振理论的被动悬架系统无法同时兼顾这三方面的要求。而现有的全主动悬架系统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价格昂贵。本文所研究的电磁反力式混合型主动悬架,是在被动悬架的基础上再在车轮环节加装一个可控的电磁作动器,通过抑制车轮的跳动间接改变车轮与簧载质量之间的力传递,以改善车身振动和减小轮胎动载荷。   本文从混合型主动悬架的理想控制力和现有电磁作动器出发,分析了电磁作动器悬架系统的传递特性。建立了半车混合型主动悬架模型,并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于混合型悬架。以车轮垂直向动位移为反馈信号,提出了相应的模糊控制策略,以使电磁反力式作动器在车轮环节形成垂直方向上的可控主动力。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电磁反力式混合型主动悬架系统的某微型车采用不同控制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模糊控制方法能够使作动力与车轮跳动速度具有较好的“地棚阻尼”特性,使车身垂向加速度、前后车轮轮胎动载荷、前后悬架动扰度和车身俯仰角加速度诸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对以上几个指标进行频谱分析,可以看出几个指标均在其二阶共振频率8-12Hz处改善明显,表明电磁反力式混合型主动悬架性能良好。   采用C8051F020单片机,构建了作动器作动力反馈控制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搭建了1/4车辆悬架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主动控制作动器对悬架性能的控制效果,表明模糊控制方法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合用车道是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车道设置的一种常见形式,伴随着交通工程学的发展而发展。当前,关于合用车道的相关规范和研究,未曾对交通控制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本文面向
学位
为了带来铁路路基设计在理念及方法上的革新,本文致力于将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运用于铁路路基设计实践。如此,铁路路基便能真正意义上地被当成是一个由不同材料层组成的土工结构
光通信已成为电信网络、数据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光互联网等各种信息网络中的最重要的信息传输方式,随着业务量的激增,新一代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重点已转移到光网络交换领域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多条线路间的矛盾互补特征日益显著,为了提高运营综合效益,合理配置网络运能资源,本论文在分析网络结构和客流动态变化特点的基础上,以综合协调为主
提出了将炉口火焰光强及图像信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转炉炼钢终点时间预测的新方法。构建了火焰光强和图像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炉口火焰光强信息采集、炉口火焰图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