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ial 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一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近40年来BPD逐渐由经典型向新型转变,肺泡和肺微血管发育不良是其主要特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PD是在促炎机制下,促炎与抗炎长期失衡的结果。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erythropoietion,rhEPO)是拥有抗炎、抗凋亡、抗氧化和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已被证明可通过多重渠道对炎性介导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我们假设rhEPO可能对新型BPD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本实验依据SD幼鼠同人类肺组织在发育时间次序、发育阶段、免疫反应及病理生理有很强相似性的特点,以SD幼鼠建立新型BPD模型。观察rhEPO干预对SD幼鼠BPD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动态表达的影响,探讨rhEPO对SD幼鼠新型BPD模型发生发展中的影响,间接为新型BPD在临床上完善相关发生机制及寻找有效治疗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本实验通过SD大鼠孕15天孕囊内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规格30ng/ml,5ul/囊)及产后SD幼鼠吸入60%浓度氧(高氧)二次序贯建立SD幼鼠新型BPD模型,并予rhEPO(1200IU/kg,从幼鼠出生第1天开始,隔天一次,共7次)皮下注射干预该模型,在幼鼠出生第1天、7天、14天末分别取其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lmmunosorbent assay,Elisa)监测BALF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变化。以SD大鼠孕15天孕囊注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产后SD幼鼠吸入空气(氧浓度21%)和产后SD幼鼠未予rhEPO干预作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本实验共分为5个组:PBS+空气(21%氧)组;PBS+60%氧+rhEPO组;PBS+60%氧组;LPS+60%氧+rhEPO组;LPS+60%氧组。结果:产前孕囊注入LPS和产后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均能使SD幼鼠BALF中IL-1β和TNF-α表达升高,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而产后rhEPO干预可明显减少其BALF中IL-1β和TNF-α表达,出生第1天、7天、14天末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SD幼鼠新型BPD模型BALF中IL-1β和TNF-α显著升高,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很可能在该模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rhEPO能明显抑制BALF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可能对该模型具有一定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