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洱海流域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ei1989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的方向和途径。土地是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物质载体。一方面城镇化的推进会对区域土地利用产生强烈的影响,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也会反过来对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研究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于明确城镇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实现城镇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洱海流域为例,通过资料收集法、图表分析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法、数学模型法等方法,介绍了城镇化、土地利用相关理论,并从城镇化驱动下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城镇化水平与土地利用变化作用关系、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响应三个方面对洱海流域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洱海流域城镇化驱动下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十分复杂,不仅城镇化与各类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作用方向、速率、趋势不同,同一类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在城镇化的不同阶段,其变化的方向、速率、趋势也不尽相同。  城镇化率、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环境用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并且这种均衡关系在短期失衡时会以大小不一的力度被调整到均衡状态。城镇化与土地利用之间以及城镇化背景下的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的作用关系在城镇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洱海流域城镇化率和建设用地变动主要都是受到自身因素影响,建设用地的变动也会对对城镇化率产生较大影响;农业用地和生态环境用地变动的主要因素均为建设用地。  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不断增加,优势度不断减少,三者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洱海流域土地景观类型破碎度变化除了阶段性特征明显之外,各类土地景观破碎度变动的趋势有所不同,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破碎度减少,林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的破碎度增加;在2011年各类土地景观中,破碎度最大的是林地和牧草地,破碎度最小的耕地和水域。洱海流域各类土地生态服务总价值量呈减少趋势且阶段性特征明显,各类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的差异较为明显,耕地、林地、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变化量较大,而园地、牧草地、未利用地变化较少。城镇化水平与非点源水污染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非点源水污染不同污染物的排放对城镇化的影响是不同的,从短期来看,总磷的排放会制约城市的发展,而总氮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对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某种推动作用,长期来看,总磷排放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作用会增加,总氮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会增加。  最后,本文提出对策建议:加大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力度,进行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注重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对各个领域的整体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现阶段我国环境方面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这两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本文针对3S技术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3S技术;应用措施 
刘锡永先生在广西美术发展进程中是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本文从刘锡永到广西任教的时代背景以及其对广西美术的影响来阐述刘锡永先生与广西美术的“不解之缘”.
最新发明成功用石粉、激发剂、纳米乳化剂等原料经聚合反应瞬间变成超级纳米活性剂,产品具备渗透性、润湿性、乳化性、分散性、速溶性、界面性、电化学性、亲水亲油性及发泡与消泡的多种功能,每吨成本约600元,市售2000—6000元,产品广泛用于民用及工业用洗涤剂,纺织工业清洗及染色剂、工业电镀、金属清洗、皮革脱脂、造纸、塑料、石油化工助剂、建筑砂浆增塑剂、砂浆王等所有化工产品配制的必需用料,市场用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