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时间隐喻的对比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mx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观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自莱考夫等人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概念,隐喻开始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进行研究。之前它一直被视为一种单纯的修辞方式。时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抽象概念,它与空间一同被认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维度。很多学者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维时空的理论,把一维时间纳入三维空间中,将其视为整体。但时间相对于空间来说,抽象性特点突出,因此人们在去认识时间,理解时间,表达时间上会以空间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时间的空间隐喻。要理解时间的空间隐喻构型,本文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概念出发,分析两个概念的异同,以理解从空间向时间的映射。同时,本文着重研究语言使用者的时间感知模式。从人与时间流中的时间节点的相对动和静的角度,以及人在时间流中采取的主动或者被动的姿态角度,本文对时间的空间隐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做以解释。从动静两个系统的角度来说,本文人文人类时刻能够认识到自己与时间流都是在运动的。人们总是面向未来在时间轴上与时间节点相向而动。未来的时间节点在人面前,过去的在人背后。由此产生未来在前过去在后的语言用法。人们会采取相对的自己在动或者时间在动的取向,但人的朝向是不变的。面对流逝是不可避免的时间,人类无法阻止时间的逝去。面对时间时人们会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姿态。人们用日期,计时等方法量化时间,标识时间;当人们去看待每一个不可避免的来了又走的日子或者时间点时,会将自己从时间流中抽离出来,从被动的角度出发去看待时间,每个时间点按照发生的顺序在时间流中从未来向过去移动。此时在时间流前端的是先发生的时间,后端的是后发生的时间,由此产生未来在后,过去在前的用法。前后的两种不同的认知表达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出现。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和心理的不同,两种语言的使用者有不同的使用倾向。西方文化主导“天人相分”,人们在时间面前更主动,英语中未来在前过去在后的表达占多数。东方文化以过去为取向,面对时间时也大多采取被动的姿态。因此相比于英语有着更多的未来在后过去在前的表达。语言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对世界的认知结果,因此,习得一种语言,就要理解这种认知系统。其他母语的学生习得汉语时,时间因素——如时间词、时体、时间副词等——的习得,都是重点也是难点。难点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同民族对时间的感知有所不同,因而,本研究也通过汉英的时间隐喻的对比,探索两个语言团体对时间感知的不同,期望为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或者以此为目的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隐喻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者对词汇的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利用隐喻进行词汇含义教学和文化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运用瓦斯地质边缘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对刘桥一矿煤层瓦斯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并划分出了瓦斯地质单元 ,同时还进行了瓦斯涌出预测。
<正>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部署要求,省水利厅不断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为新
核心课程是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重构与给养保障能力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武警给养勤务任职教育课程内容,是加强新时期新阶段给养保障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联合生脉饮加减治疗慢性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
【目的/意义】为了探究复杂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机制以及不同网络中的信息推动力。【方法/过程】本文利用邻居节点特性与信息公信力确定传播规则,探究了小世界与无标度网络中的
近期,我们对兰州市内的商贸物流市场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以便为加快商贸市场改造提升步伐,促进兰州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2017年9月22日上午,由中国科协海智办、江苏省科协、靖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7年"中国(靖江)国际创新创业大会"在江苏靖江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以"汇聚海智,厚植优势,双创共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