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绿茶及其主要成分EGCG干预前后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MLCK、ERK和P-ERK的表达,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和大鼠认知功能变化,探讨绿茶干预对糖尿病大鼠大脑认知功能、组织学结构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茶茶汤中11种有效成分的含量。2.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成8组:糖尿病组,胰岛素组,绿茶茶汤低、中、高剂量组,EGCG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每组各12只。糖尿病造模后第4周至第12周,绿茶茶汤干预组灌胃绿茶茶汤(低剂量组(EGCG2mg/kg·d)、中剂量组(EGCG5mg/kg·d)、高剂量组(EGCG8mg/kg·d)),EGCG干预组灌胃EGCG水溶液(低剂量组(EGCG2mg/kg·d)、中剂量组(EGCG5mg/kg·d)、高剂量组(EGCG8mg/kg·d)),胰岛素组每天2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每次8U/kg,每周监测体重及空腹血糖值。3.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能力。4.通过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形态。5.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组织的超微结构。6.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MLCK、ERK和P-ERK的表达。结果:1.5批绿茶茶汤灌胃液HPLC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5%,重复性良好。2.对照组大鼠体重增加,糖尿病组大鼠体重降低,造模后至绿茶茶汤、EGCG灌胃和胰岛素注射前,大鼠体重缓慢降低,绿茶茶汤、EGCG灌胃和胰岛素注射后,大鼠体重增加,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绿茶茶汤组体重增长趋势大于同剂量的EGCG组。3.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的血糖显著升高(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胰岛素组大鼠血糖显著降低(P<0.01),绿茶茶汤及EGCG干预8周后血糖显著降低(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绿茶茶汤组降糖效果优于同剂量的EGCG组。4.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胰岛素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绿茶茶汤及EGCG干预后,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绿茶茶汤组效果优于同剂量的EGCG组。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疏散,边界不清晰,细胞核淡染;与糖尿病组比较,胰岛素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较完整,排列较整齐,边界较清晰,绿茶茶汤及EGCG干预后,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神经元形态较完整,结构欠清晰,同剂量组相比,绿茶茶汤组效果优于EGCG组。6.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胞浆内的线粒体出现肿胀和空泡化,粗面内质网呈囊泡化扩张;与糖尿病组比较,胰岛素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核形态较完整,核仁较明显,核内染色质分布较均匀,胞浆内细胞器较丰富,内质网无囊泡化扩张,线粒体无肿胀;绿茶茶汤及EGCG干预后,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核形态较规则,胞浆内细胞器增多,结构较规则,同剂量组相比,绿茶茶汤组效果优于EGCG组。7.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海马MLCK、P-ERK表达增高(P<0.01),ERK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胰岛素组及绿茶茶汤和EGCG干预各组P-ERK表达均降低(P<0.01),胰岛素组及绿茶茶汤和EGCG中、高剂量组MLCK表达均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绿茶茶汤组效果优于同剂量的EGCG组。结论:1.绿茶及其主要成分EGCG均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能力。2.绿茶的降糖、改善认知能力等效果优于同剂量的EGCG组,说明绿茶改善糖尿病大鼠认知能力是多种有效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3.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组织中MLCK、P-ERK表达增高,绿茶及EGCG干预后可通过调控ERK信号通路降低MLCK、P-ERK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