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人体组织的介电特性参数(包括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反映了组织的生理和病理信息,而且健康组织和肿瘤组织的电特性参数差异非常大,因此若可以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测量组织的电特性参数将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带来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人体组织电特性磁共振断层成像(MR EPT)技术正是基于磁共振成像无创无辐射、成像分辨率高、信噪比强的优势,利用影像中包含的组织电特性信息,通过检测磁共振射频发射场,再结合EPT重建算法,实现对人体组织的电特性参数成像。这一技术在最近十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如何提高介电特性的重建精度依然是该项技术的研究难题,MR EPT技术的进步不仅在于重建算法的改进,在射频线圈的研制上也会促进MR EPT技术的发展,本文设计的一种多通道相控阵收发线圈不但可以加快磁共振扫描速度,提高成像信噪比,而且可以灵活的改变发射场,得到多自由度的B1场数据,后期可结合EPT重建新算法将有利于提高组织电特性的重建精度。基于MR EPT技术原理,本论文将在奥泰EchoStar 1.5T磁共振系统基础上,开展如下工作:第一部分:介绍磁共振成像技术、相控阵射频线圈和MR EPT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现状。第二部分:设计并优化专用于MR EPT技术的八通道相控阵收/发一体式头线圈,还有用于并行发射技术的射频前端电路模块。第三部分:验证多通道收发一体线圈性能,并将成像结果和鸟笼线圈比较。第四部分:搭建八通道并行发射系统,进行并行发射实验,改善传统发射线圈(鸟笼线圈)激励模式单一,无法灵活的调节幅度和相位等发射参数的劣势。并计算发射场的幅度和相位,为后续的项目进展做一定的基础探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