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451在C57小鼠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机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研究目的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长期饮酒会导致脂肪肝和炎症,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补体激活参与乙醇诱导的肝损伤,并且C3缺乏的小鼠免受乙醇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C5缺乏对乙醇诱导的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但不影响脂肪变性。补体在酒精性脂肪肝病(AFLD)中发挥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mi RNA在肝脏中含量丰富,并参与调节与肝损伤相关的多种过程。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 RNA在ALD的发展和发病机制例如调节炎症、脂质代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补体C3激活对mi R-451调控及其在小鼠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前期对小鼠酒精性肝病的肝脏组织经小RNA高通量测序(GEO数据库:GSE126047)发现并确定我们的研究对象mi R-451,随后通过使用mi R-451敲除和野生型小鼠构建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检测相关指标如:肝脏H&E染色、油红O染色、血清肝功能、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及C3a、肝脏TG水平、脂代谢相关的关键酶表达水平等,分析mi R-451在小鼠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探索mi R-451调控脂肪代谢的分子机制,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确定其靶标基因及其转录因子。而后通过C3敲除和野生型小鼠构建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同时使用CR2-Crry处理,检测相关指标来分析其对mi R-451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在野生型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相较于对照组小鼠,实验组小鼠具有下列表现:1)肝脏H&E和油红O染色显示肝脏组织中有明显的脂肪淤积2)血清ALT和AST明显升高3)肝脏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升高。通过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肝脏样本进行q RT-PCR发现,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肝脏mi R-451的表达明显升高。进一步用mi R-451敲除小鼠构建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分为野生型对照组、mi R-451敲除对照组、野生型实验组和mi R-451敲除实验组。得到以下结果:1)肝脏H&E和油红O染色显示mi R-451敲除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脂肪淤积相较于野生型实验组小鼠明显降低2)mi R-451敲除实验组小鼠血清ALT和AST相较于野生型实验组小鼠明显降低3)对于肝脏甘油三酯的含量,mi R-451敲除实验组小鼠降低明显,基本与对照组水平相同4)q RT-PCR结果表明mi R-451敲除实验组小鼠肝组织中与脂肪合成相关的部分关键酶m RNA水平降低,如ACC和FASN;而与脂肪酸降解相关的部分关键酶m RNA水平升高,如CPT1和ACSL1。接着用细胞的酒精模型,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并得到以下结果:1)荧光素酶报告证实ACSL1是mi R-451的靶标基因2)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荧光素酶报告提示SREBF1是mi R-451的转录因子。另外,肝脏H&E染色显示:C3敲除和CR2-Crry处理的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中脂肪淤积相较于野生型和PBS处理的小鼠明显降低,且SREBF1和mi R-451的表达也降低。结论micro RNA-451在乙醇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中发挥重要作用,mi R-451在小鼠酒精肝组织中的表达显著抬高,进而使ACSL1的表达降低,脂肪酸β氧化降低而脂肪合成增加致使肝脏脂肪淤积。SREBF1可能是促使成熟的mi R-451生成的转录因子,mi R-451的升高有赖于SREBF1的激活。其中,补体C3的激活又可以促使SREBF1的表达升高。补体C3和mi R-451都是酒精性脂肪肝潜在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miR-34c在鼻咽癌放射抗拒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利用体外细胞实验探究其对鼻咽癌的恶性行为及其放射抗拒的抑制作用。探寻miR-34c抑制鼻咽癌恶性行为及放射抗拒的下游靶点,并在体内验证miR-34c对鼻咽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下游靶点的调控。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MSC转染miR-34c后,其外泌体是否与miR-34c一致,对鼻咽癌的侵袭迁移、增殖、凋亡以及放射敏感性有调控作用。意义:探寻影
目的:通过社区卫生诊断,发现并掌握恭城县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了解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并分析全县医疗机构分布和医务人员配比情况;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档及管理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并提出恭城县居民需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和优先干预的项目;提出对策建议;为恭城县卫生服务的综合效果评估提供较全面的基线数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广西卫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近年来结直肠癌在国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化疗与靶向治疗为辅,目前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对于中晚期患者,除了手术同时也需要药物来改善疗效。随着基因靶向治疗研究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被研发并投入使用,老药新用也成为基因靶向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目的:建立SD大鼠1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探究牙周炎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炎症、纤维化及自噬作用的影响。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应用于1型糖尿病牙周炎大鼠,探讨ART干预对1型糖尿病牙周炎状态下治疗牙周、肾脏疾病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体重200~220 g,随机分成以下7组,健康对照组:(HC组)、1型糖尿病对照组:(DM组)、牙周炎对照组:(PD组)、1型糖尿病
目的:用无药物预处理的拮抗剂方案为共同参照,运用网状Meta分析来比较雌激素、孕激素及口服避孕药预处理的拮抗剂方案对于获卵数、临床妊娠率(Clinical pregnancy rate,CPR)的影响。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有关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
目的:研究不同速率骨搬移延长新西兰大白兔胫骨过程中血清中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组织学和影像学探讨搬移速度与骨痂形成的关系,探究VEGF是否具备调控搬移速度的潜能。方法:运用Rauch F等改良的兔胫骨骨搬移延长方法建立兔胫骨骨搬移延长动物模型。实验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血清VEGF表达水平和放射学检测。将48只新西兰大白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对小鼠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性鼠肺损伤疗效;观察同一时间节点百草枯中毒大鼠和吡非尼酮治疗大鼠的动脉血气差异、不同时间节点百草枯中毒大鼠的动脉血气情况及其他炎症因子的变化;研究吡非尼酮治疗大鼠百草枯中毒性肺纤维化的疗效和机制。方法:1.雄性C57小鼠(SPF)级32只(18-22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分为对照组(
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和糖尿病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因糖代谢紊乱,长期高糖环境可以促进肝癌进展,糖尿病是肝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既往研究发现E2启动结合因子1(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1,E2F1)在高糖环境中表达升高,并且可以促进肝脏肿瘤的进展。在肿瘤发展机制中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
背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孕产妇及围产儿健康具有严重威胁。关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多种说法,母胎界面和全身的炎症免疫过度激活是其中之一。胎盘蛋白14(placental protein 14,PP14)是一种免疫调节剂,与妊娠密切相关。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妊娠女性与子痫前期患者蜕膜组织中胎盘蛋白14及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7、
目的:与安慰剂相比,系统评价补充铁剂在心力衰竭合并铁缺乏症病人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纳入关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合并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ID)补铁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