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教育:“绿眼罩人”还是“卡方人”?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pe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眼罩人"与"卡方人"代表着美国新闻教育的两种办学思想.前者认为新闻教育应以职业为方向,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在报道、写作和编辑方面的实践技能,后者则认为,新闻教育应该以传播科学为方向,并强调定量的研究方法.两种办学思想被运用于美国大学新闻从业人员的培养,在"绿眼罩人"与"卡方人"之间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的中心问题有三个:其一,描述新闻教育"正确的术语是新闻还是传播"?其二,怎样看待"社会科学在新闻教育中的作用"?其三,"理解人类传播和新闻实践的认识论基础是什么"?这场争论旷日持久,到目前为止不能说哪一方取得了胜利,但却对美国的新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的新闻教育一直以来都深受西方传统新闻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前的长久时期都是"绿眼罩人"占据主导地位,80年代引进传播学以后,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了"绿眼罩人"和"卡方人"争鸣的局面.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的"绿眼罩人"与"卡方人"之争的探讨,明确新闻教育发展的问题所在,为存在相同问题的我国新闻教育提供借鉴.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关于"绿眼罩人"和"卡方人"的争论.第二部分在回顾了我国80多年以来新闻教育的发展概况以后,指出我国的新闻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绿眼罩人"与"卡方人"的关系.本文认为,"绿眼罩人"强调培养学生新闻报道的实践技能,坚持新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可取的,但只从"新闻"本身看新闻,无疑是片面的;"卡方人"从人类传播的高度考察新闻学,虽然扩大了新闻学的视野,但却犯了用一般代替特殊的错误,忽略了新闻实践本身独特的社会特性.我国的新闻教育因长期受"绿眼罩人"的影响,培养了大量单层次、应用型的新闻人才;80年代以后受传播学发展的影响,又出现了新闻学概念混乱、新闻教育的课程设置规划不科学等问题,文章通过对密苏里大学和复旦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明确了我国新闻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要正确处理"绿眼罩人"与"卡方人"的关系,就要正确处理新闻与传播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新闻专业知识与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新闻教育培养对象的层次关系,并对如何建立科学的新闻教育体系作出了一些思考,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成功的教育模式仍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迅猛更迭,媒介渠道的不断拓展,正在对新闻的传播途径与表达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与推动。在中国,这样的变化更为引人瞩目。从覆盖面与影响力着眼,党媒一枝独大的地位正
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中国广告业,所显现出来的巨大变化是有目共睹,且十分可喜,但就其巨大变化的深刻思想性和历史意义而言,更为可贵或者说更具研究价值的是发现在我国广告讯息演
随着中国出版界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出版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版权产业和版权贸易的发展将是出版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版权贸易的发展本身也是版权保护不断完善
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媒介的形态不断更迭,中国高校的媒体也发生了嬗变。现今高校的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双微”)作为校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势头强劲,在校园新
J·D·彼得斯教授的《对空讲话——一部传播思想史》一书,是目前第一部以"传播"为关键词的思想史.在这本书中,彼得斯为communication确立了全新的历史内涵和问题视野.该文将
本论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报业发展的宏观态势,以及传统晚报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从报业经营管理的社会实践出发,运用品牌理论、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论证了在新
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香港即将结束殖民地历史,加之世纪末的临近,香港出现文化领域普遍的怀旧风潮,其中包括怀旧电影的大量出现.香港怀旧电影是其后现代电影的重要组成部
2000年,党的总书记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的一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