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在教育和文化传播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科书语篇一直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都曾用功能语言学从纯文本的角度来分析教科书语篇的语言特点。自从克瑞斯和凡·勒文于1996提出了图片语法后,对于教科书的研究热点也就从纯文本的单模态研究转向了多模态研究。学者们就开始分析语言、图片、颜色等模态是如何共建语篇意义的。然而,国内学者们对于教科书语篇的多模态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教学教科书,特别是英语教科书,缺乏对科学教育教科书的研究。虽然国外已经有学者对科学教育教科书做多模态的研究,但目前仍缺乏专门针对化学教科书的研究。并且现有研究缺乏中外科学教科书图像设计的比较研究。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本文作者将选取化学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从多模态的角度分析化学教科书图像设计的特点,并将其与现有的国外科学教科书图像设计研究进行对比。本研究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两本初三化学教科书和两本高中必修化学教科书(必修一和必修二)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通过借鉴Dimopoulos等人于2003年提出的分析框架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从分类、框架和形式这三个维度对教科书中出现的图像进行分析,在探究化学教科书图像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初高中化学教科书图像设计的差异,并与Dimopoulos等人所研究的国外的科学教科书图像设计特点进行比较,再探讨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化学教科书中的图片以现实类,分析类,低框架值的图片为主;第二,高中化学教课书中的常规类、混合类和高形式值的图片比初中多;第三,与国外科学教科书相比,国内同年级的化学教科书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图片的识读需要更多的理解力。本文通过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希望能为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教科书编写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