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多普勒、M型与四维时空关联成像(STIC)测定胎儿左心每搏输出量的可重复性及测量者间的一致性。方法2名经验相当的超声科医师分别应用多普勒、M型与四维STIC测定30例26~30周正常单胎胎儿左心室搏出量,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Bland-Altman图分析,评估上述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和测量者间一致性。测量时,由记录者将测量结果遮盖,使测量者不知道结果。先由检查者1将本人所作的30例胎儿图像进行分析,测量计算出左心室搏出量。随后检查者2对检查者1所作的30例胎儿图像也进行分析,测量计算出左心室搏出量。结果①同一测量者用3种方法测定胎儿左室搏出量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均>0.05);②两名观察者间3种方法测量重复性比较,其ICC值STIC法最高(多普勒法ICC:0.93,95%可信区间:0.86-0.95;M型法ICC:0.89,95%可信区间:0.82-0.91;STIC法ICC:0.95,95%可信区间:0.88-0.97);③应用Bland-Altman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STIC法的系统偏倚及一致界限较多普勒法和M型法好(多普勒法平均差值:-0.04ml,95%可信区间-0.22~0.14ml;M型法平均差值:-0.06ml,95%可信区间-0.20~0.08ml;STIC法平均差值:-0.01ml,95%可信区间-0.11~0.09ml)。结论3种方法均可用于测量胎儿左室搏出量,但STIC法测量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最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目的探讨有或无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STIC)操作经验的医师对胎儿室间隔缺损(VSD)检出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行产前超声筛查的连续的96例可疑CHD胎儿,由2名不同STIC操作经验的超声医师进行产前筛查。其中1名有STIC操作经验(2.5年),另1名为初学者(仅经过短时培训)。记录2名医师胎儿室间隔缺损的检出例数,对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96例胎儿中,2名医师共同检出的VSD病例39例,只有医师1单独检出的病例为3例,只有医师2单独检出的病例为1例。2名医师检测VSD的检出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χ2 =0.25,P>0.05)。结论应用四维STIC检查胎儿VSD可降低对检查人员经验的依赖,与传统二维超声相比具有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