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信道的多路径传播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人们熟知的Rayleigh(或Rician,Nakagami,Suzuki等)衰落特性是从接收信号的幅度包络变化来反映多路径传播衰落特性的。对多路径信号幅度衰落特性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实践和理论都比较完善,已是较成熟的研究领域。该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即在时域中,研究数字脉冲信号经过多路径传播后的时延及时特性与传输误码率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数字系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在多路径传播条件下,接收的脉冲信号会产生时延展宽,由时延展宽导致的舆误码率不再因增加信噪比而降低,既形成了所谓的"残留误码率",严重影响数字系统的传播质量。该文对研究多路径传播脉冲时延展宽分布特性以及建立脉冲时延展宽与舆误码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用了一些研究工作,这对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有利于预测评价对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否合理。下面是该文中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对数字脉冲时延展宽的随机特性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给出了时延展宽分布特性的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建立了脉冲时延展宽分布密度函数的数字模型;第三章通过对实际测量的脉冲时延展宽包络(PDSP)进行研究,建立了数字信号多路径传播信道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和GMSK、π/4-DQPSK调制与解调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第四章对直接扩频通信系统(DS/CDMA)在多路径传播脉冲时延及时延展宽作用下的传输误码率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脉冲时延展宽与传输误码率之间的变化关系;第五章根据IEC61000-4-3国际标准,借助于BorlandC++forWindows开发设计出了"场地校正光纤自动测试系统",并在所属的电波暗室(12.6m×7.8m×6m)内进行了反复多次的场地校正对比实测试验,效果良好,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的,解决了因电缆引出角度的变化对测试结果产生很强影响的难题,同时也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