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症状(眼痒、流泪、畏光、异物感)及体征(结膜充血、结膜水肿、分泌物)为主要疗效指标,观察揿针(双太阳、双攒竹)联合中药眼部熏蒸(苦参、葛根、薄荷)对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平行组设计、非盲的单中心临床研究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取2019年3月到2020年1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4-14周岁过敏性结膜炎受试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1(Group A、GA)组、试验2(Group B、GB)组、对照组(Group C、GC)组,共纳入82例(164眼),淘汰8例(16眼),最终进入统计74例(148眼),分别是:GA组25例(50眼),GB组25例(50眼),GC组24例(48眼)。GA组予以盐酸氮卓斯汀眼液滴眼+中药眼部熏蒸(苦参、葛根、薄荷)+揿针(双太阳、双攒竹),GB组予以盐酸氮卓斯汀眼液滴眼+中药眼部熏蒸(苦参、葛根、薄荷),GC组单用盐酸氮卓斯汀眼液滴眼。疗程均为14天。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部症状(眼痒、流泪、畏光、异物感)及体征(结膜充血、水肿及眼分泌物)等指标来判定疗效。结果:(1)治疗前,3组间受试者年龄、性别、视力、眼压、眼部症状(眼痒、流泪、畏光、异物感)、体征(结膜充血、结膜水肿、分泌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受试者在眼痒、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结膜水肿、分泌物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物感变化方面,GA组与G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间两两比较症状改善情况:流泪、畏光、异物感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A组疗效最佳。在眼痒改善程度方面,GA组与GB组、GA组与G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组与G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GA组疗效最佳。(4)治疗后3组间两两比较体征改善情况:在结膜充血改善方面,GA组与GC组、GB组与G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与G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膜水肿、分泌物改善方面,GA组与GB组、GA组与G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组与G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疗效比较:GA组显效率56%,有效率32%,无效率12%,总有效率88%;GB组显效率40%,有效率32%,无效率28%,总有效率72%;GC组显效率21%,有效率37%,无效率42%,总有效率58%。3组间疗效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A组疗效最佳。即GC组<GB组<GA组。结论:盐酸氮卓斯汀眼液滴眼+中药眼部熏蒸(苦参、葛根、薄荷)+揿针(双太阳、双攒竹)、盐酸氮卓斯汀眼液滴眼+中药眼部熏蒸(苦参、葛根、薄荷)、单用盐酸氮卓斯汀眼液滴眼对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均有效果,相比之下,以盐酸氮卓斯汀眼液滴眼+中药眼部熏蒸(苦参、葛根、薄荷)+揿针(双太阳、双攒竹)的疗效最佳,能改善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及体征。盐酸氮卓斯汀眼液滴眼+中药眼部熏蒸(苦参、葛根、薄荷)效果强于单用盐酸氮卓斯汀眼液滴眼,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临床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