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姜黄及其三种近源品种(蓬莪术、温莪术、广西莪术)同为姜黄属的重要药用植物,我国主产于四川、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姜黄的药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古代医家以姜黄配伍其他中药治疗血瘀气滞诸痛证,风湿痹痛证,痈疽疔毒证。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姜黄的提取物姜黄素及以姜黄为主要原料药的中成药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免疫系统疾病及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姜黄素还可作为抗突变剂及抗癌剂,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己将其列为第三代癌化学预防药。我国己经开发出多种以姜黄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舒肝片、珊瑚癣净等均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随着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发展,姜黄的更多功效将逐步被人们所发现和开发,因此姜黄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课题按照“标准物质标定标准和稳定性技术规范”课题的相关规定,系统研究了来源于四川、云南、广西3省共18批不同产地姜黄的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制定了姜黄对照药材标定技术标准,建立了《姜黄对照药材标定技术标准》项下性状、鉴别(粉末及薄层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含量测定(挥发油、姜黄素)的技术标准。规定了水分不得过16.0%;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浸出物不得少于12.0%;含挥发油不得少于7.0%(mL/g);含姜黄素的总量不得少于1.0%1首次建立了姜黄对照药材的挥发油类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首次建立了以姜黄素、去甲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为对照物的姜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此外还首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分析研究了来源于3省18个不同产地姜黄的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首次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来源于3省18个不同产地姜黄的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定技术规范。本文首次采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特征图谱、GC-MS特征图谱对姜黄及其三种近源品种(蓬莪术、温莪术、广西莪术)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还首次对姜黄的近红外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姜黄及其三种近源品种(蓬莪术、温莪术、广西莪术)通过聚类分析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姜黄及其三种近源品种的鉴别方法。本文通过对来源于四川、云南、广西3省共18批不同产地姜黄药材质量评价技术标准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姜黄对照药材的标定技术标准,建立了中成药中姜黄药材的鉴定方法,能够有效控制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对姜黄及其三种近源品种的比较研究,为姜黄及其三种近源品种的鉴别及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