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网络空间是公众利益诉求和情感表达的自由场域,民众在网络中的声音逐渐被得以重视,我们进入“群体的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现实矛盾的折射,网络空间的嘈杂,容易放大社会中的矛盾,冲击民众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给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旨在探求优化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路径,提升政府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理性和经验技巧。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起始于民众的情绪刺激,深化于民众的群体认同,在民众的选择中最终生成。网络群体性事件是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产物,主要以话语的聚合为标志,呈现出开放性与自发性的特征,其追求利益与价值而非政治权力,追求的目标合理但是在群体中往往呈现出非理性的行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府倾听民众利益诉求、助力政策完善、促进权力监督等,但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不利,往往有损于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甚至导致线下活动的发生。在网络空间的治理中,要遵循集体行动的逻辑,首先要完善政治制度设计,加强网络安全立法,促进网络对话,完善网络监督,以顶层设计来维护网络秩序;其次要治理现实空间的矛盾,网络空间源于现实空间,要想处理好网络群体性事件,就要釜底抽薪,治理好现实空间;再次,引导民众情绪,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建立风险研判,积极回应民意,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最后,增强群体认同,增加群体对于制度和政府的认同,促进集体内部粘合,共同促进网络空间的优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