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中美两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恢复了经贸关系正常化,为此在1979-2002年期间,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率达到25%。在之后经贸快速发展的十年间,中美两国更是各自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使其经济利益关系不断加强、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但由于中美拥有的资源状况存在差异、国内主要产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使得中国对美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美国感到自身贸易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为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开始大肆限制中国的商品出口,由此双方间争议和纠纷随之出现并呈现出日益激化之势。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出现萧条,面对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陷入白热化。如何减少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缓和两国间贸易摩擦,从而给中美经贸关系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了诸多学者投身于学术研究的动力。事实上,著名经济学家Robert A.Mundell很早就提出了借助对外直接投资缓解国际贸易摩擦的想法,他相信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彼此影响,通过推动国内优质资本对外输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避免贸易纠纷,缓和两国间的贸易不平衡。中国企业通过开展大规模对美直接投资,利用美国本土资源和技术,产品直接进入美国广阔的消费市场。这不但顺应了我国国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迈进的潮流,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实现出口企业绕开贸易壁垒,降低中国与美国之间高额的贸易顺差的目的。中国和美国分别代表着国际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大经济体之间经贸关系的现实发展与未来局势将不单单对中美两国人民的生活与自身发展产生影响,还会给全球经济发展秩序和世界对外贸易格局造成不小的震荡。其实,中国当下所经历的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对美国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企业遭受美国政府的审查等一系列事情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所遭遇的情况非常相似,日本企业通过对美开展直接投资成功改善了之前与美国火花四溅的贸易关系。中国能否汲取日本当年缓解日美贸易不平衡的经验精华,同样借助开展大规模的对美直接投资,有效避开美国的各种贸易壁垒,实现有效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的目的正逐渐成为当下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机理,按照从理论分析到实证分析的研究脉络,首先探讨了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现实状况以及动因机制,然后详细阐述了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机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1994年至2014年共计21年的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中美两国贸易顺差等相关变量数据,并对所有数据依次进行了ADF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等实证研究,最终得出:目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还不明显,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顺差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顺差确确实实对中国开展大规模对美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深入分析了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贸易效应不明显的原因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