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从2008年1月—2009年12月于NICU治疗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96例的临床资料。有机械通气治疗史的61例,其中有21例诊断为BPD(BPD组),余40例为(非BPD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BPD组患儿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非BPD组低,有胎膜早破史及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产后感染、应用静脉营养时间长,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者BP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窒息史,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在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力(MAP)两个呼吸机参数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吸气峰压(PIP),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机械通气时间及总吸氧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RDS、生后感染、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为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降低机械通气最高氧浓度是预防BPD发生的重要措施,预防RDS的发生和控制肺部反复感染是预防BPD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