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问和平——基于暴力理论解读唐·德里罗的《地下世界》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世界》是德里罗在千禧年来临之际对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做的总结性的回顾。作品通过对数十个人物的碎片化描写记录了这一时期美国地下历史、平民历史的方方面面,有力揭示了美国和平外衣下的各种痼疾以及普通民众在充满病态的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暴力是德里罗小说中的永恒主题之一。在《地下世界》中,德里罗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血淋淋的有形暴力,更多的是掩藏在美国先进文明外衣下触目惊心的无形暴力。本论文将从约翰·加尔通的结构暴力、文化暴力以及直接暴力理论切入,对《地下世界》所反映的美国全民暴力的社会现象、社会根源、表现形式进行深入探究。  冷战下权力边缘者遭遇无端恐慌,引发偏执症状;贫穷、疾病、死亡在纽约光环下另类地存在着;“白色区域”中形成的具有超现实主义特征的畸形被极力掩盖。“不公”是对美国体制与社会结构的拷问。同时,黑人男孩科特尔与大个子希姆斯所背负的跨越近半个世纪的种族烙印是对文化种族主义的拷问;马特与艾瑞克对核研究灾难性后果的无视与否认,埃德加对助手克莱德不择手段的身心禁锢是对极端个人主义文化的拷问。查克从施暴者变为受害者,有志青年路易斯从受害者变为冷血无情的施暴者,身份的转换深层披露了战争的多重暴力本质;个体间暴力早已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的边界,枪杀、模仿犯罪等在科技的助威下愈演愈烈。  通过论证,可以发现:《地下世界》折射出平民与体制的内在分离,核心价值观的异化,解构了数百年来以自由、民主、平等、公正为伪装的美国神话。在多种暴力因素相互铰合的美国社会,暴力只会此消彼长,和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念想。美国社会鲜为人知的一面,一种边缘化的、破碎的、处于危险边缘的、看不见的真实被揭露出来。
其他文献
伊夫林·沃是一位与赫胥黎及奥威尔齐名的讽刺小说家,被称为“自萧伯纳以来最优秀的喜剧天才”。国外对于沃的研究已有相当的规模和成就,而国内却刚刚起步,研究范围较局限且不够
翻译研究在近几十年来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取得了长远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之中。然而,对于儿童文学翻译这一文学翻译的分支的研究却依然是少人问津。
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主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说话就是做事”——说话人只要说出了有意义、可为听话人理解的话语,就可以说他实施了某个行为,这个行为叫作言语行为。推销行为
阅读能力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语言测试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在各种语言考试中占据着极高的比例。所以,设计出一份效度和信度都比较高的好的阅读测试题显得尤为重要。
学位
约翰·巴斯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和元小说的主要实践者。巴斯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兴趣广泛,作品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包括短篇小说集、长篇